治霾需积小胜为大胜
10月的北京,暖气没来,雾霾却捷足先登,社会舆论又发出一片治霾质疑之声。笔者认为,面对雾霾,来自舆论的压力和质疑并不是坏事,有助于提升全社会的关注度,保持各地政府治霾的力度。但是要认识到,治理雾霾任重而道远,需要久久为功,积小胜以换大胜。
近几年为了治理雾霾,各地政府纷纷采取措施,壮士断腕。例如,北京开展非首都功能疏解,调整产业结构,实施煤改电工程,提高机动车排放标准,这些举措有目共睹,推进了雾霾治理工作的开展,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0%左右,达到历史同期最低水平。但事物发展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量的积累足够才形成质的变化。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产业结构还有待调整,生活方式还不够绿色,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需要博弈。治理雾霾,伦敦、东京用了30年,洛杉矶用了60年。尽管我们有决心、有技术、有后发优势、有制度保障,治霾时间可能缩短,但也不可能三五年就完成。
坐而论不如起而行。治霾是一场持久战,比的是耐力;治霾是一场人民战争,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共同发力。各地政府要切实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企业要坚持清洁生产、环境友好型生产,转变生产方式;公众要践行低碳生活理念,坚持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相信经过全社会不懈努力,享受蓝天白云的日子,会越来越多。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