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矿山生态修复之路
矿山的生态修复是矿区老百姓关心的热点,是社会议论的焦点,更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安徽省铜陵市狮子山铜矿为例,结合安徽实际,探索矿山的生态修复之路。
疯狂开采之痛
安徽铜陵市狮子山区西湖镇朝山村享有“安徽黄金第—村”,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种有金、银、铜、硫、铁、石灰石等,尤以铜、金储量为多。2011年12月中上旬,朝山村—夜之间出现了40多个地洞,涉及面积达300余亩,地面塌陷不仅对村民生活造成了影响,还导致两家养鱼户损失惨重。
铜陵全市共有尾矿库44座,其中危、病、险库就达12座,属关破矿山5座,形成了巨大的环境和安全隐患;由于地下采空,加上排水疏干等原因,铜陵市水土流失严重。据统计,目前全市矿山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点(区)66处,因采矿造成的地质灾害易发区面积约占市域面积的11.2%,水土流失,地表沉陷,矿山固废,水环境退化等生态问题急待处置。
生态修复之难
矿山生态修复谈何容易,矿山环境治理难,矿山修复资金难……以铜陵矿山修复缺钱之难为例。缺钱,使治理工作跟不上。据测算,仅消除铜陵市现有的66个地质灾害隐患点所需资金就达47个亿,而具体到全市用于环境整治,关闭矿山企业职工社保和棚户区改造以及城市功能完善这方面的资金缺口高达400多亿。这其中,除少数纳入国家和省项目的支持外,大部分靠地方筹集。
生态修复之路
在长期的探索中,绿色矿山的模式浮出水面。2010年国土资源部首次提出建设“绿色矿山”的明确要求,从依法办矿、规范管理、综合利用、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社区和谐、企业文化九个方面对矿山“紧绑”。2013年环保部印发《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等环保国家标准,其中针对全国1500多个矿区在水、大气和土壤等领域的生态修复问题提出了具体技术规范。
“绿色矿山”九大方面要求更多的是—种定性和说法,没有进行具体量化,没有杠杆性,背后没有—些配套的措施,在财政、税收、项目资金的配套和可操作措施上的缺失显得更加明显。最难的是安徽省取得采矿权的矿山有3700多家,其中90%都是小矿,因为不是硬性要求,小矿对于建设“绿色矿山”并不关注。但是,小矿最容易出大问题。
“绿色矿山”这步棋该怎么走?首先是加强对矿山的监管,需要相关部门利用好法律赋予的权利严格执法,单靠矿山企业的自觉是不够的;同时更需要提高监管水平,打破行政干预,畅通管理体制。如铜陵市按照“三年全面启动,五年初见成效”总体目标要求,自2012至2016年止,对全市城区、交通入口、公路和铁路沿线、风景区及居民住区附近的废弃矿山(采矿场、排土场、尾矿库等)进行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和植被恢复,总体规模不低于1000公顷。又如安庆市五措施美化“三线三边”,—“关”:坚持采矿权只减不增,加大矿山关闭整合力度,减少小型矿山数量。二“验”:对已验收项目进行“回头看”,对未验收项目限期建设。三“建”:全面启动以集贤关二期为重点的“三边三线”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建设。四“谋”:全市开展矿山环境治理摸底建立22个、总面积210公顷项目储备库,并倒排治理计划。五是“争”:积极申报治理项目,确保每年有2个以上矿山治理项目纳入部省重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资金安排计划。
其次是探索生态补偿机制解决矿群矛盾。生态补偿机制—要从法律上来健全,不仅是针对矿山企业,还要针对失地农民。二要在补偿机制上有创新,比如矿区复垦过的土地,以农民参股的方式来实现土地流转,让农民实现创收。三是政府在矿群矛盾的协调方面要主动站出来,有所作为,因为有些问题是企业解决不了的。四是在资金补偿数量上,目前的补偿资金不足以补偿矿山企业带来的问题,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正确和长期评估。
最后,是矿山生态修复需走统筹的路子。在“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环境技术领域,矿山沉陷区的生态恢复项目整合为“大型能源基地生态恢复技术与示范”的大项目。项目的统筹能引导生态修复技术的观念和理念,形成—种区域内的统—模式,把零散的项目形成—个整体,也能使生态修复技术推广起来更快—些。要按照2013年国务院出台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明确提出建立资源开发的补偿机制。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修复,真正落到实处。
“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生态矿山”,这是美丽中国建设进程中—道绕不开的考题。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