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昔日烂泥滩 今朝水稻田

更新时间:2016-11-17 09:57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 阅读:2781 网友评论0

  

田成方,路成网,林成行,绿成荫,沟相通,渠相连。  

这里不是江南,这里是陕西延安治沟造地生态综合整治重大工程项目的所在地——南泥湾。  

谁能想到,几年之前,这里还是荒芜贫瘠、杂草丛生的“烂泥湾”。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以下简称“陕西地建”)总经理韩霁昌研究员告诉记者:“现在的南泥湾,由于治沟造地旱地改水田项目的实施,水稻的亩产已经从原来200多公斤增加到400多公斤,并且将土地整治、生态建设与红色文化旅游相融合,再现了‘陕北好江南’的大好风光。”  

昔日好风光又变烂泥湾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方来好风光,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这首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民歌,歌唱了在当年艰苦的岁月里,南泥湾军民克服重重困难,把一处荒无人烟的“烂泥湾”,改造成为“陕北好江南”的史实。  

南泥湾位于陕西省延安城东南45公里处,曾经人迹稀少,荒凉寂寥。1941年,八路军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广大官兵用自己的辛苦和汗水铸就了当年的“陕北好江南”,唱遍了大江南北的《南泥湾》正是描绘这个时期的南泥湾。  

作为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慕名来到这里旅游观光,希望一睹“陕北好江南”的风采。可当地人听到的却常常是抱怨和失望,有的游客甚至坐车经过了南泥湾好久才发问:“南泥湾到底在哪里呀,怎么一直都是连绵的黄土?”  

南泥湾“陕北好江南”的光景早已不在,大量稻田荒芜,种植面积一度不足500亩。归根结底,这是由于近几十年来,当地水位的不断变化,加之传统耕作方式效率低下造成的。  

当地三台庄的村民王福亮说:“这里的地都荒废了十几年了,树和草长得好得很,就是种稻子活不了。”  

据介绍,由于当地特殊的地形,地下水位本来就偏高,近几十年来,由于雨涝增多加之排水不畅,使得原有的稻田变成了很深的湿洼地,给种植带来极大困难。  

当地农场职工卜凤龙也说:“我们这儿地下水位高,又没有排水系统,稻田里的水排不出去,稻子根本没办法生长。稻田里平时淤泥有一米左右深,人一进去就能没到大腿处,更别说普及机械化耕种了。过去,我们都把南泥湾叫‘烂泥湾’,农民宁愿不要国家补贴也不愿种地,因为一年下来根本没有收成,生活水平自然上不去。”  

整治难度高科技帮大忙  

为了改善当地环境,造福于民,让“烂泥湾”重现当年南泥湾的好风光,陕西省和延安市决定对南泥湾土地进行大规模综合整治,以利于提升耕地质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群众收入。  

整治的重任最终落在了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身上。  

“南泥湾地区除了土层厚度差别大以外,最大的整治难点还在于解决‘水多’的问题。”韩霁昌向记者介绍说,“由于地质条件特殊,地下水位过高,南泥湾存在大量无法耕种的盐碱地和下湿地。如何‘排’,如何‘灌’,是整治中最关键的问题。”  

南泥湾土地整治项目总建设规模为8800余亩,包括阳湾沟、九龙泉沟两个子项目,地建集团最终确定了“集中连片、配套齐全,稳产高产、持续高效”的设计理念,在注重保护生态的同时,通过系统的创新技术和工程措施,让土地核心区域能够种植稻田,打造景观农业。  

“土地厚度差,也就是能生长植物的实际土层厚度。在南泥湾地区,不同区域的土地,其实际土层厚度相差很大。”陕西地建南泥湾项目部经理陈田庆介绍说。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陕西地建使用了普探技术。陕西地建南泥湾项目部经理陈田庆告诉记者,科研人员通过普探技术探测出不同区域土层的厚度,将土层厚度相近的田块划分到一起。同时,利用机械作业提升这些土层厚度相近田块的平整度。  

“这样一来,土地的使用更为科学,土地使用率也得到提升。田块因为土层厚度统一,因此集中连片,也提升了机械化耕作的水平。”陈田庆说。  

在解决关键难点“水多”的问题  

上,科研团队在传统排水的基础上,对土壤持水和土壤壤中流进行反复研究,最终形成了一套截沟治水的方法。  

在田块落差较大处开挖截水沟,截断上游与山涧来水,同时,控制截水沟水位,调节地下水。截水沟做到了“旱时蓄,涝时排”,解决了沟道下湿地无法耕种的难题。  

截水沟建好后,科研人员又将截水沟、排洪沟与灌溉系统相连,形成高效灌溉排水系统。“灌排一体化的好处是,旱时将主干渠的水引入截水沟,涝时又能将多余的水通过截水沟引入主干渠抽走。”陕西省土地研究院的科研人员王欢元说,“这样将‘拦、蓄、排’三者相结合,科学布设拦水坝、蓄水池、灌排设施,沟渠相连,解决了水源和灌溉排水问题。”  

为保护南泥湾的生态系统,科研团队从细节入手,花足了心思。他们通过合理规划,使得土地整治区内的河流、库塘与稻田里的水进行互补,形成良性的水生态循环。为了保持田块间的生态平衡,科研团队在每条灌排一体渠上铺设了盖板,这些盖板一方面便于田块间生物的通行,丰富农田的生物多样性;另一方面,便于行人游客深入田块间,提升了生态旅游品质。  

经过3年多的努力,现在的南泥湾,土地集中连片、配套齐全、稳产高产。水田由原来的30多亩低标准改增为1500亩高标准,其他地类改为高标准水浇地,共恢复弃耕土地超过4000亩。  

土地增肥力“终身服务”强  

金秋十月,正是水稻收获的季节。在南泥湾镇九龙泉村的千亩水稻种植基地,稻谷联合收割机、水稻专用拖拉机、农用三轮车在稻田中穿梭作业,收割、脱粒、卸仓、装车、运输……一派繁忙的秋收景象。  

“以前都是小块种植,人工插秧、收割,用人多,耗时长。现在全部都用机器,一天可以收割60多亩。”正在现场指挥收割的延安南泥湾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高玉峰高兴地说,“土地变好了,我们农民的腰包也鼓多了。”  

为了让南泥湾的土地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陕西地建的研究人员为这片土地提供了“终身服务”。他们在南泥湾整治好的田地里进行一年的试种,并在水稻的4个~5个关键的生育期内检测土壤成分,使之达到标准之后才会交由合作社进行管理。此后的每年,科研人员都要分期检测改造后的土壤成分,土地缺什么,就补什么。这不仅是对土地负责,更是对农民负责,对国家粮食安全负责。  

据高玉峰介绍,正是看到南泥湾土地修复后的优势和可持续发展,延安南泥湾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资千余万元,在南泥湾九龙泉村整合3000多亩农田,购置插秧机、水稻专用拖拉机、水稻联合收割机等现代化机械,在以九龙泉川道为核心的示范区栽植水稻1600余亩。  

“机械化装盘播种育苗,泉水浇灌、机械化插秧,施用农家肥……南泥湾天然无公害水稻平均亩产800多斤,其稻谷品质经权威机构检验认定为绿色食品,每亩收入在4000多元,实现了优质和高产。”高玉峰笑着讲道。  

“我们的工程从开始实施的时候就确定了‘三个结合’的目标。”陕西地建南泥湾项目部经理陈田庆对记者说,“第一个结合是与高标准现代农业产业相结合;第二个结合是与红色历史文化旅游相结合;第三个结合是与民生经济相结合。通过南泥湾项目建设,我们探索出了土地整治新模式,实现了治沟保生态,造地惠民生,再造‘陕北好江南’。”  

土地的改善不仅使南泥湾地区农民的收入明显提高了,同时也为当地实施退耕还林创造了重要的先决条件。如今的南泥湾森林覆盖率由上世纪90年代初的71%提高到目前的83%,年降雨量增加了近100毫米。2015年,南泥湾申报国家湿地公园获得成功,填补了陕北地区没有国家级湿地公园的空白。  

南泥湾,这个无数人前来寻根和表达崇敬之意的地方,在求解“要绿水青山还是金山银山”这一难题上,以自身的沧桑变迁,给出了“共生共赢”的答案。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昔日烂泥滩 今朝水稻田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