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靠创新探索土壤污染治理新模式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被列为全国6个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之一,河池市为建设先行区积极做准备,去年底编制完成《河池市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方案(2016-2020年)》(以下简称“《方案》”),做了相应顶层设计。
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目前河池市部分地方的环境监测、监管能力还不能满足土壤污染防治的需求,需要加强能力建设。
据悉,河池市已着手开展先行先试实践,尝试创新土壤修复前期项目总承包等模式,以保障项目有序快速推进。
为先行区建设谋篇布局
总体考虑环境风险防控,开展源头预防、风险管控、治理修复、监管能力建设等探索,进行项目和制度设计
去年下半年以来,河池市政府多次召集环保、发改、住建、财政、国土等相关部门,对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进行专题研究,为先行区建设谋篇布局。
河池委托环境保护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作为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技术支撑单位,编制了《河池市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方案(2016-2020年)》,并已将修订完善后的《方案》报环境保护部、财政部备案。
《方案》明确,河池将在土壤污染源头预防、风险管控、治理与修复、监管能力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总体考虑区域性环境风险防控,并进行项目和制度设计。将帮助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的模式创新。
在项目管理方面,针对“十二五”重金属治理项目实施过程存在的不足,市政府邀请环境保护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广西壮族自治区环保厅等单位相关专家,以及中节能中咨环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企业技术专家,研讨适合河池特色的项目管理模式。
针对土壤污染治理修复不同于工民建项目的特点,河池市提出,土壤污染治理修复项目实施前,必须先进行场地调查与风险评估、修复方案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勘察设计,实施过程中同时开展环境监理和工程监理。实施完成后,由第三方机构对治理与修复效果进行评估,明确土壤污染治理修复的程序和技术要求。
记者了解到,目前河池市政府正在按照国家和自治区要求,编制《河池市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方案》,拟于2017年3月启动河池市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
土壤污染治理情况复杂,挑战重重
土壤污染现状不够明晰,水土共治缺乏统筹,监管能力有待加强
虽然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土壤污染防治,由于河池市历史原因以及土壤污染治理情况复杂,当地土壤环境保护目前仍面临不少挑战。
如基础数据缺乏,土壤污染现状不够明晰。尽管目前已经开展了一些调查工作,但从全面反映土壤环境质量的角度来看,总体点位较疏,只能从宏观上反映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的总体状况。调查结果也仅能以点位超标率,来描述土壤污染状况,很难给出准确的土壤污染面积数据。
当前,区域土壤环境风险识别不清,水土共治缺乏统筹。河池市属于喀斯特地貌特征,地表水和地下水监测结果超标只是表面现象,由于对污染源的识别缺少准确认识,难以统筹土壤、地表水与地下水治理修复工作。
土壤环境监管能力也有待加强。目前,河池市和大化、南丹、宜州、金城江4个县(区)的监测站通过标准化验收。在环境监管方面,河池市环境监察支队及宜州、环江、罗城、南丹、大化5个县级环境监察大队通过标准化验收。河池市及金城江、罗城、环江、南丹4个县设立了环境应急和固废管理中心,但机构尚未全面建立。据河池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还有部分县(区)的环境监管能力不能满足当前土壤污染防治需求。
据了解下一步,河池市将在人员编制、业务用房、执法装备等方面加大保障力度,争取尽快达到当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要求。
探索创新先行区建设模式
问题导向,技术支撑,多元吸引资金,以总包方式保障项目实施顺畅有序
“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本身就是要搞创新、树样板,我们要从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到模式创新,将创新意识贯穿先行区建设始终。”河池市环保局局长覃献生表示,特别是要在现有PPP模式探索试点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以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价值为桥梁,将污染场地修复与建设用地开发、污染农田修复与种植业发展相融合,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政府和企业共同治理土壤污染、共享土地开发利用收益,保障土壤污染防治资金来源。
为改变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前期工作不足,影响项目进展的局面,河池市政府提出探索制度创新、模式创新,对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专项中的治理修复类项目的前期技术服务、调查评估类、风险防控类等项目,开展总承包。
业内人士认为,这一系列前期项目由一个公司总承包的方式,与每个项目由不同公司承包的方式相比,更有利于项目衔接,更易于保证项目实施顺畅、有序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整体项目。
目前,河池已完成土壤治理修复类项目的前期技术服务、调查评估类、风险防控类等项目总承包招投标工作。正在按照计划开展治理修复类项目的环境监理总承包的政府采购工作。
据悉,去年河池已经开展了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的前期工作。目前,正在加快推进治理修复类2016年度项目的前期工作,部分项目环境现状调查与风险评估、实施(修复)方案编制工作已经完成,其余项目正在按计划开展前期工作。
覃献生表示,河池市将根据《方案》,进一步发挥先行先试效应,以问题为导向,精准识别当地土壤污染防治特点、难点和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组建专家委员会,支持先行区建设工作科学、有效推进。
河池市还将加快制定先行区建设相关配套制度,争取能在土壤污染防治能力建设方面,为国家提供一些经验。另外,按照国家要求,在“铅、镉、砷”污染治理上,也要提供更多成功案例。
政府统筹技术支撑农民参与
河池探索土壤污染综合防治新机制
◆中国环境报记者昌苗苗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根据当地环境特点,深入开展运用环保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积极探索土壤污染综合防治新模式,全面推进土壤污染治理工作。在全市曾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针对调查结果,有效推进实施137个重金属污染防治项目。
通过几年土壤污染防治实践,积累了经验,河池市积极申报全国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试点,去年,国务院批准河池市为全国6个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之一。
较早在全市开展土壤污染基础调查
为全面掌握全市土壤环境基本情况,河池市曾邀请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科院地理所、南开大学、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对全市环境状况开展普查。调查设置1026个采样点,其中,地表水采样断面189个,地下水采样点172个,土壤采样点603个(6项主要污染特征因子),矿渣场采样点62个(6项主要污染特征因子)。根据调查结果,编制完成河池市环境质量状况调查报告,为全市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基础依据。
在全面开展全市土壤环境状况调查的基础上,河池市针对环江县、南丹县、金城江区等3个国家重金属污染重点防控区,开展基本农田土壤环境状况调查,编制完成河池市重点区县基本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报告。
同时,还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大化瑶族自治县、巴马瑶族自治县及宜州市3个主要蔬菜种植基地,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编制完成了相应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报告,并对河池市3块蔬菜种植基地进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分级。
实施系列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
河池市被称为“中国有色金属之乡”,有色金属产业在本自治区乃至全国都有重要地位。有色金属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河池市经济和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给河池市的土壤环境带来了一系列影响。
河池市高度重视重金属污染防治,几年来,共获中央、自治区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10.98亿元,有效推进实施100多个重金属污染防治项目。
比如,对受历史遗留尾矿渣污染较重的大厂铜坑河等刁江流域上游区域,实施南丹县大厂镇刁江源绿荫塘至丰和洞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南丹县大厂镇铜坑河道环境修复工程等河道治理工程。通过采取河道清淤,配套建设固体废物安全填埋场等措施,对河道中的遗留尾矿渣进行清理处置。
珠江水系红水河的一级支流刁江经过整治,干流水质不断改善。目前,铅、镉、砷等重金属指标月度和年度均值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水质要求。金城江区、南丹县、环江县等3个重金属重点防控县的环境空气中,铅、镉、砷日均值符合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限值要求。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曾启动大环江流域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示范项目,首期项目共包括1280亩农田,分布于3个乡镇7个村,研究应用植物萃取、超富集植物-经济植物间作修复、植物阻隔修复、化学修复等技术对不同污染程度的土壤进行治理。
同时还形成了“政府统筹协调、科研单位技术支撑、农民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因地制宜解决涉及千家万户利益的农田污染问题。引入第三方监理,为河池以及其他喀斯特类地区开展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工作提供借鉴。
另外,河池市开展“美丽河池.·清洁乡村”专项活动,示范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开展清捡田间废弃物集中整治、清洁田园减少农田化肥施用等活动,也为耕地土壤保护打下良好基础。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