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下 供水行业路在何方?
供水行业是一个传统行业,具有明显的市政性、公共性、经营性之“三性合一”特征,行业的特性决定了行业的发展与市场化进程。经济新常态下,全面深化供给侧改革对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供水企业需要不断探索符合自身的内生转型和外围突破之路。
细数身为传统行业的供水行业痛点,首先,供水行业最基础的公共性导致了公共服务与企业盈利的矛盾,供水公司一直都没有达到1998年供水价格管理办法所预定的盈利目标,与此矛盾有很大的关系;其次,人力资本、电力资本等成本的增加导致水资源成本的提高,然而水价调整却没有非常好的形成机制;最后,目前老百姓的水质需求提升,服务预期与现有服务体系存在矛盾。
其实这些问题归结起来为商业模式单一,导致没有实现水务的合理价值。如何突破矛盾,在现有环境下实现预期盈利,就需要从供给侧进行改革创新,那么最容易探索的方向有哪些呢?
拓展增值服务做大“小众市场”
以前由于地域的限制和信息传播的阻滞,小众市场的发展举步维艰。然而,如今互联网的普及和迅猛发展给小众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平台,让原来的产业规模和世界规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让每一个终端能够独立地表述自己的观点,让小众服务成为可能。
E20环境平台首席合伙人、中国供水服务促进联盟理事长傅涛在2016年第一届供水高峰论坛上表示,大部分的低质低价是大众服务的现实,难以自拔。供水行业基础服务是大众行业的特征,它短期内不能改变。只要是大众商品,其实都在走向低价竞争,包括做垃圾焚烧和污水处理厂都是这样。
供水行业的突破之处是在保证公共服务的基础上做到增值服务的拓展,在基础服务之外拓展增值服务,而小众市场就是拓展增值服务的方向之一。
傅涛在环境产业CEO特训班及外部授课时强调,供水企业收益率低在于为类似的客户提供相同的价值,解决之道是发现不同,“小众”才能创造未来。
很多人去日本买马桶凸显了小众市场需求,专门给神经衰弱者使用的、无音的、起夜不会影响神经衰弱者睡觉的马桶迎合了小众市场的口味。再如,定制化的体育旅游开发了常态化的体验型体育旅游产品,也在用小众服务定位精准市场。相当一部分人很看重生命质量,会愿意购买优质服务,这部分利润可观。
“供水企业活下去没问题,要提高收益率需要考虑小众市场。”傅涛指出,调价是必须的,但是企业不可能指望调价实现较高盈利,要获得更好的收益,就要在增值服务上有所突破。
供水行业的小众增值服务空间到底有多大?傅涛认为,供水行业正站在新起点上,未来小众市场的兴起,将有一部分人在意服务价值的附加。
在供水行业做小众增值服务空间案例中,净水器、瓶装水就是其中的代表。未来供水行业的发展趋势很像招待所的改革,大众服务都是基础的服务水平。傅涛认为,供水基础服务的价格涨速会越来越慢,供水公司应该探索从基础服务向个性化服务转移,敢于应对公共服务价格下降的大势,可能20%的客户会带来80%的利润。
傅涛提出,国际上很多国家已经实现了直饮,不是中国做不到,而是没有人担风险去做。供水行业会重构,重构的动力从表面上看是资本,骨子里却是服务、是品牌。供水行业推了十几年都推不动的改革,是因为没有把逻辑讲清楚。
做优品牌后才有优质优价
聚焦小众市场后,要做出增值服务的品牌,建立自己的标准,让政府满意、百姓放心。
傅涛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相当于招待所,像香格里拉等五星级的宾馆是相对高档的招待所,而有的招待所虽然也同样经营着,但只是一栋破楼,并没有品牌。普通的游乐场与迪士尼游乐场相比,为什么迪士尼有这么高的知名度,因为有品牌。
如同300个城市各自建立了招待所形式的公司,却没有服务的标牌,傅涛强调,形成品牌以后才有利润,才有优质优价。如果没有品牌不可能形成好价格,也不可能有资本价值。
识别品牌好坏优劣需要标准,供水行业需要一套科学合理的服务评价体系,让政府和公众能够识别合理的服务成本和服务水平,让供水服务同行能够深谙自己的差距和改进方向,从而提高服务水平,重塑行业品牌,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为此中国供水服务促进联盟发布了业内唯一的《中国供水服务评级指标体系(1.2版)》,用于树立行业服务标杆,提升行业品牌。目前已有江苏江南水务、珠海水务、常熟中法水务、瀚蓝环境、顺控发展、福州自来水、中山供水等7家供水公司完成了正式的评级。
结合自身优势勇于生态化转型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供水企业需要不断结合自身的优势,创新改革。供水行业具备多年运营经验和浓厚的安全责任意识,对地方政府的发展需求和环保问题很熟悉,承接更有优势,这成为自身强大的行业支撑,将促进供水企业向区域综合性环境服务商乃至地方绿色发展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