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生活垃圾分类应该怎么推
今年,我市再响垃圾分类“发令枪”,拉开新一轮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帷幕,全市131个单位参加首批试点,开启了我市“生活垃圾分类、源头减量”新的“征程”,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减轻城市负担,让海口“轻”下来。为给我市垃圾分类寻找到一种切实可行的路子,我市委托华中科技大学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与分类试验研究,9月8日,《海口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及分类试验研究报告》评审会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高校以及行业专家为海口垃圾分类“把脉”。
新一轮垃圾分类试点“战果”初见
海口开展垃圾分类早在7年前就已开始,2010年8月,我市确定的部分党政机关、学校、大型企业、酒店、景区、港口、车站、码头、农贸市场、商场等具有代表性的50个单位、35条道路开展垃圾分类处理试点,虽然收到一定效果,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得以在全市推行推广。
2016年底,中央有关会议明确要求,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垃圾分类制度,提出了至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在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的工作目标。我市积极响应中央决策,启动新一轮垃圾分类,我市共选了131个单位(含公共机构、相关企业和住宅小区)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
为了使新一轮的垃圾分类工作不重蹈过去的覆辙,形成真正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我市化繁为简,将生活垃圾分类化分为三类,即“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干垃圾是指“可回收物”,包括“饮料瓶类、废包装物类、鞋衣物类、废纸类、废玻璃类、废塑料类、废金属类”等;湿垃圾是指“易腐垃圾”,包括废弃的蔬菜瓜果、废弃的鱼虾、过期食物、茶叶渣、剩余的米饭面食等;有害垃圾是指废充电电池、废荧火灯管、废杀虫剂、废农药、过期药品等。
截至目前,市环卫局投入697余万元组织招标采购垃圾分类袋、垃圾分类桶、宣传单、指导手册、知识宣传张贴板、垃圾分类箱等一批分类所需物品,分发至各区环卫部门。同时,全市加大社会宣传力度,积极营造氛围,各区环卫部门积极上门入户131个试点小区的居民开展宣传工作,引导市民自觉参与垃圾分类。
市环卫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点,“战果”初见,市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大幅度提高,一些单位及居民小区垃圾分类已取得实效,垃圾已开始源头减量。
邀请高校“把脉”海口垃圾分类
开展垃圾分类,必须找出一条适合海口城市特点操作性的“路子”,在此背景下,今年5月,我市正式委托华中科技大学进行“不同产生源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与居民区分类试验研究”,该项目主要针对我市生活垃圾分类过程中的分类方案选择、实施及操作办法、长效管理机制等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推广提供专业依据。
课题组在我市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及实验,将我市垃圾分类的基本原则与总体思路概括为“先易后难,先粗后细;整体布局,双轨推进;试点先行,分步实施;统一组织,分区落实”,并最终形成“研究报告”成果。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陈海滨介绍,海口生活垃圾分类的主要切入点为:以双轨并进新思路拓展分类途径;因地采用“2+N”分类模式;以“节点分类”细化分类工作;以“党政机关强制分类”示范带动全社会分类工作;以“小手牵大手”促进社会化分类的深入开展;以低价值可回收物有效资源化为衔接点实现两网融合。
在9月8日的评审会上,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高校以及行业专家既为课题组的“研究报告”进行评审,又为海口垃圾分类“把脉”。最后,经过认真讨论、评议,形成专家组评审意见:《海口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及分类试验研究报告》具有实用性与可操作性,成果整体上达到了同类项目的国内领先水平。
完善垃圾分类终端处理和利用设施
市环卫局副调研员刘波表示,近几年来,我市在完善垃圾分类终端处理和再利用设施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此次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如,海口市餐厨垃圾处理厂、沼气发电厂、废旧家具处理厂均已投入运营,目前运营效果良好。建筑垃圾资源再利用项目也已经进入施工阶段。
市环卫部门还将提供专门场地,给各环卫企业作为干垃圾分拣之用。“到2018年,我们将逐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特许经营,建立长效管理体系。”刘波表示,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企业参与原则。引导废旧资源回收行业及环卫PPP(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公司全面进入。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