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互联网+”与环境监测服务擦出火花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老百姓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得衣食住行各类服务,电子商务也已成为一种新的贸易方式。
在近日举办的环境监测与运营创新论坛上有关专家和领导表示,环境服务业这几年增长最快的一个领域就是环境监测服务。同时也指出,在政策引导和需求的引导下,环境监测社会化服务行业快速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相关市场主体发展的区域差异很大,发展水平、诚信度良莠不齐,也存在人员综合素质、技术知识储备不足等问题。在互联网以其特有的优势逐步成为服务供应平台主角的今天,“互联网+”与环境监测服务能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重构供需关系。如今的环境监测市场,企业找不到靠谱的环境监测公司这种现象很常见,而环境监测公司又苦于缺乏业务来源。即便建立了业务联系,报价又成了问题。没有明确的收费标准,即便执行了参考收费标准,还有参差不齐的折扣,加上报告编制费、交通费等各类费用,让业主眼花缭乱、心里没底。而有的环境监测公司为了占据市场,低价竞争,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还容易降低监测质量,甚至通过弄虚作假来降低成本。可以尝试像网上购物一样采购环境监测服务。业主作为“买家”,根据自身需要选择需要监测的项目和频次。选定了项目,还可以在所选项目上包含检测方法、是否采样、预处理等信息。环境监测公司作为“卖家”,可以事先设定可提供的商品,也就是检测能力,并做到明码标价。同时,还可以告知是否“包邮”——交通费,承诺“到货时间”——检测期限等。
提供监管手段。尽管当前企业自身、行业协会、政府部门都有健全环境监测市场的相关责任,但监管责任还有待明朗。当交易在互联网上完成时,每张业务订单就形成了环境监测服务的大数据。这些大数据可以让“买家”对检测质量、时效性、服务态度等做出评分,从而形成“卖家”的信誉度,并作为后续业务选择的重要参考依据。这些大数据还可以让行业协会推荐出行业标杆。
便于责任追溯。首先是社会责任追溯。在“互联网+”环境监测服务平台上,项目负责人、报告编制人、校核人、签发人都能一一记录在册,可以形成责任到人的数据库。即使人员工作岗位发生变动,也可以追溯到人及监测机构。其次是市场责任追溯,环境监测市场中低价冲标,劣币淘汰良币的情况仍屡见不鲜。而在“互联网+”环境监测服务平台上,招标价、供应商报价、成交价都可以按不同权限予以查看。如果某家环境监测公司通过低价的形式获取订单,长期偏离市场价值规律,监管方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管,防止因低价造成的低质。
作者单位: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