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城市“双车制” 难在哪儿?
最近一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污染防治是今后三年要重点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要打赢蓝天保卫战。这意味着我国将更加注重综合运用经济、科技与法治手段来治理雾霾,因地制宜,对症下药,不断形成绿色生产生活习惯。
要打赢蓝天保卫战,还大城市以蓝天白云,首先要找准污染源头。数据显示,机动车是大城市雾霾的重要来源。北京31.3%、上海29.2%、杭州28%的细颗粒物均来自机动车。事实上,在城市私家车保有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机动车尾气对雾霾的贡献率可能还会不断刷新这些数据。
据英国伦敦环保部门监测公布,机动车尾气对雾霾的贡献率达到了60%。我国一些大城市每周至少乘坐一次私家车出行的比例从2010年8%增长至2014年的33%。可以说,由汽车激增、交通拥堵引起的空气污染已成为典型的“城市病”。
如何治理机动车污染?笔者认为需对症下药,城市“双车制”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这是一种新型城市用车体系的技术路线,即在建筑物高密度、空气流通不畅的中心城区使用零排放、无污染的电动汽车,在密度较低的郊区使用续航里程较电动汽车更长的燃油汽车。我国城市人多地少的特点决定了我们不能像欧美城市一样,通过向郊区扩展、通过降低建筑物的密度来降低汽车尾气排放引起的污染物浓度。
上海是较早探索城市“双车制”、通过推广电动汽车治理机动车污染的城市。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就有一批电动汽车投入运营。截至2017年年中,上海供电动汽车使用的充电桩数量达到近万个,私家电动汽车近两万辆,还有约6000辆共享电动汽车、约2000个租赁网点分布在全市街头巷尾、学校、医院、商场、交通枢纽、居住小区等。
但是,与城市数百万辆的传统燃油机动车保有量相比,电动汽车的保有量还是微乎其微,其所具有的改善环境效应还无法根本扭转城市空气污染的现状。究其原因,一是充电难,充电基础设施不足严重制约居民购买使用电动汽车的热情。二是停车难,由于停车位紧张,所以要通过制度设计使传统燃油汽车转移到郊区停放,从而为电动汽车在中心城区停放腾出车位。三是汽车保险、牌照等政策要更多向电动汽车优惠倾斜。
结合上海等城市在推广电动汽车中遇到的瓶颈问题,笔者认为,进一步探索“双车制”,需要重点考虑以下问题。
一是加强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电动汽车创造方便的充电条件。对此,政府必须充分担责,将充电桩、充电站重点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引导企业参与,加快电网改造和市政施工,使充电桩、充电站进停车位、进公共场所、进社区。
二是发放电动汽车牌照,使用电动汽车可以优先上路。
三是扩大对传统燃油汽车的禁行时段和区域。传统燃油车辆要进入中心城区的,通过征收排污费和高额停车费,逐步过渡到中心城区禁止传统燃油汽车驶入。在郊区规划建设大型停车场、储车库,供停放传统燃油汽车,把中心城区停车位释放出来供电动汽车专用。停放在郊区的传统燃油汽车可以借鉴美国环保汽车组织“Uber”模式,发展共享汽车,供人们长途旅行使用。
四是制订电动汽车的优惠保险政策。由于电动汽车一般车速较慢,可以设立政策性保险公司,对电动汽车保险给予一定的折扣。
五是引导电动汽车产业技术更新,扩大规模,降低成本,加大购车补贴力度,完善电池治理的法律法规。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研究室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