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到底是为了谁?
作为一个学习了环境工程这么多年,选择了环保产业作为自己职业的人,我常常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说了那么多那么久的环保多重要,做环保还是这么难。
环保在人们的眼中,始终还是一个公益的角色,是利人,是付出,是崇高。这种认知的本质,导致了大家对做环保的事,需要多一层的考核,如果做了这个环保的事,没有相符的奖励,不做也没有及时的惩罚,人们就觉得做了是多余的。
比如,有垃圾掉到地上,很多时候大家第一反应是觉得,清理垃圾是环卫工人的事,保持环境,是政府的事,我捡起来了,是帮别人做了事。即使捡起来了,潜意识里是认为做了一件好事,是帮别人做了一件事,我是崇高的,我站在了道德制高点。
再比如,工厂排放污水,是因为,工厂的管理人员,潜意识里还是认为,治理污水,清理河道,这些都是政府的事,要我自己出钱去治理,多亏啊。要是我治理了这个污水,那我值得大肆宣扬,我保护了环境啊,我可持续发展了啊,我们公司绿色环保该表扬啊,赶快出篇新闻稿宣扬下啊。我付出了,那就得赚点吆喝。
保护环境这个事就像是别人的东西,我用了,心里难免觉得占了小便宜,如果我保护了,那我就值得表扬。
柴静对丁仲礼院士采访中,丁院士的几句话很触动我:
他说,不是人类拯救地球的问题,其实是人类拯救自己。所以,怎么样才能让大家意识到是人类拯救人类的问题?
需要公众环保教育,需要改善制度,需要经济支撑,大道理我都懂,但具体能做些什么?
我现在在国外的环保局也工作了几年,有幸站在这个平台,看环保产业的运作,思考政府在环保中的作用,我在这里只能说抛砖引玉,希望和大家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01不要总是把环保和慈善连在一起。
通过焕发大家的善心来推动环保本没有错,但长期以往,大家就觉得环保是锦上添花的事,而不是触及自身利益的事。环保宣传时,应该着重想着怎么把环保的后果和环保行为直接联系起来,让大家知道自己的行为是直接影响环境的。环保不是一个可做可不做的事,是不做就会有直接影响环境的后果的。
用让小孩学会洗碗这件事做个例子,要让他看到碗不洗,就会脏,下次他用的碗就是脏的。需要直接把不洗碗等于碗会脏联系起来。
举个工作中接触到值得推广的例子,我们做流域管理,雨水污染是很大一个问题,现在海绵城市也好,黑臭水体也好,总是听到抱怨雨水水质很差,污染严重,雨水污染很大的原因都是公众乱扔垃圾,或者乱接管道有关。但很多时候也不能怪公众,小商小贩把垃圾倒到雨水井里面,有时也是怀着侥幸心理,觉得这个脏水政府会处理的,殊不知,对于那种雨污分流的系统,雨水井的水就是直接流到河道里的。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就是直接在雨水井旁边,漆上提示语,这个水是直接流到河里的。
(翻译:不要倾倒,这里收集的水会直接排放到河里)
在环保宣传的时候,直接把行为和造成的后果标识清楚,让公众建立自我环保意识,为自己的行为和产生的后果负责。
02政府需要把做了多少环保教育当做政绩
如果大家总是认为环保是一种政府职能,那大家对环保的感情就总提不到从自身利益中出发的热度。政府不可能包管所有的事,得能有专门的人和专门的手段来说清楚哪些事是公众的责任,哪些事公众可以做,怎么做。
我也在政府系统里做,我也常常思考,我们环保局的职能到底是什么,一般普遍的工作重点,都在建立法律体系,搞环境工程,这些总是最容易出政绩的,每年发了多少排污许可证,修了几个污水处理厂。但常常被忽视,也是最不容易量化的是,到底做了多少环保公众教育,有多少影响力,公众的环保意识又提高了多少?
这背后有几个原因,一是这个问题本来就不好量化,没法充政绩。二是我们天天被公众骂治理不力,哪还敢让公众多做点事。三是环保部门一般都不是最有油水的部门,能勉强招够人来做项目都不容易,何况还要招专职人员来做环保教育。但不做环保教育的后果就是,政府部门要做的事越来越多。大家也对政府越来越不满。
我继续用小孩洗碗这件事来举例,小孩不洗碗,有时也不是不知道不洗碗会脏,而是他觉得是你们的责任去洗碗,如果这个时候大人不去提醒他,毕竟去教育别人做事,是吃力不讨好的,想想说还不如自己来洗了,洗的碗多,还能得个优秀父母称号。然后碗越堆越多,洗不完了,就诉苦,说是都是孩子的责任,你看你看,我洗了这么多的碗了,我已经尽责尽力了。结果两方互相指责,谁都觉得委屈,脏碗就还是脏。
光说要政府多做环保宣传,这话太空了,但如果能有更多的社会力量,一同来做这件事,通过新媒体的方式,来进行宣传,而不是照本宣说,说教的方式让大家去环保,大家都听麻木了。一个类似例子就像是“冰桶挑战”,让更多人通过有意思,有传播性的方式来了解环保。
说白了,要让大家知道:
环保,首先是个利己的事。
是关乎吸进去的空气,喝进去的水,吃下去的食物的事。
不为他好,不为子孙好,首先是要为自己好。
不要给环保带上多伟大的光环,环保本身就是一件自私自利的事。
只有大家把环保当做自己的事做了,才能真正从内部驱动环保。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