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74城市排名谁喜谁忧
2013年1月起,原环境保护部开始公开74个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情况。分析5年来前十和后十城市情况,有变有不变,有进也有退,有喜也有忧。
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这62个月前十和后十的变化情况,基本可以代表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历史变迁。
总体来看波动很大
从2013年1月到2018年4月,在有效统计的62个月中(2014年11月和2016年12月数据暂缺),曾进入过前十名的城市达35个,曾进入后十名的城市达34个。
两个数字在全部74个城市中占比均近半。这提示近年来城市排名情况整体变化非常大,尤其是前十和后十,有进有出,而且频次较高。
值得注意的是,哈尔滨、银川、乌鲁木齐、兰州、北京、西宁和淮安等7个城市既进过前十,也进过后十。对于这些城市来讲,前后变化可谓“过山车”,其中的原因,值得认真反思和总结。
尤其是哈尔滨。其进入前十和后十的次数分别为8次和9次,而且5年来每年都有月份进入前十,除了2016年其余4年也都有月份进入后十,情况相对更为复杂。
乌鲁木齐进入后十名的总次数为13次,但其曾在2016年5月和2017年4月进入到空气质量前十名。
这也再次证明,对于那些气象、地形等客观条件不好的城市,只要下定决心,找准源头,对症施治,完全可以治理好;反过来,即便是客观条件很好,如果麻痹大意,也极有可能出现被动。
从前十来看,62个月内,20次以上进入前十的城市共有12个,包括海口、舟山、拉萨、惠州、厦门、福州、深圳、珠海、丽水、昆明、贵阳、中山。
尤其是海口,62个月的排名中,全部进入前十,并且47次排在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第一名,空气质量优势非常明显。此外,舟山、拉萨、惠州、厦门、福州、深圳进入前十均在40次以上,分别达52次、49次、49次、48次、43次、40次。
从后十来看,62个月内,20次以上进入后十的城市有11个,包括邢台、邯郸、保定、唐山、石家庄、衡水、济南、郑州、廊坊、太原、西安。
尤其是邢台,62个月的排名中,全部进入后十,并且16次排在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倒数第一名。此外,邯郸、保定、唐山、石家庄、衡水进入后十的次数也都在50次以上,分别达60次、60次、57次、55次、50次。
一些城市变化明显
5年多来,除了哈尔滨等7个城市既进过前十也进过后十外,还有不少城市的排名波动较大,有的名次往前提了,有的往后退了。
很多城市都喊出过尽快退出后十的口号,但从效果来看,比较明显的是河北廊坊。
2013年、2014年、2015年,廊坊进入后十位的次数分别为5次、7次、9次,而在2016年、2017年情况明显好转,分别只有3次和两次。今年初,廊坊市大气污染防治处获得了“全国环境保护系统先进集体”称号,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廊坊大气污染防治成效得到认可。
类似的情况还有北京。2016年,北京在后十名共出现了4次,而到了2017年仅出现1次,且在2017年12月首次进入排名前十,今年1月再次进入前十。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北京SO2年均浓度首次降到个位数,PM2.5年均浓度为58微克/立方米,圆满实现了《大气十条》设定的“京60”目标。
与廊坊、北京等城市的“喜”相对应的是,徐州、太原、天津等地的排名变化则不容乐观,甚至多少有点令人担忧。
统计发现,2013年~2016年,徐州位于空气质量排名后十的次数共有6次,而2017年一年徐州位于后十的次数就达到6次,是前四年总和。今年前4个月中,徐州进入后十的次数就达2次。
太原在2013年~2016年4年中,进入到空气质量后十位的次数分别为4次、0次、2次和5次,而在2017年进入后十名的次数激增达到10次,接近前四年次数的总和。同时,今年前4个月中,太原进入后十名的次数也达3次。
天津2015年、2016年进入后十的次数分别为0次、1次,而到了2017年则为5次,形势也比较严峻。
区域性特征明显
与城市空气质量呈现明显区域性特征相关的是,城市排名也相应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与大家的感官相一致,统计发现,排名后十最集中的城市多出现在京津冀及周边。20次以上进入后十的11个城市中,除西安外,其余10个城市全部在这一区域。这也直接印证了国家将京津冀及周边作为大气污染防治重中之重的必要性。
而在珠三角,全部9个城市中,7个城市排名曾进入前十,包括惠州49次、深圳40次、珠海38次、中山25次、江门16次、东莞9次、肇庆5次。从监测数据来看,2017年珠三角PM2.5浓度降至34微克/立方米,连续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退出了重点区域之列。
还有一个区域应该引起高度关注,即“2+26”城市周边区域,前述2017年排名明显退后的太原、徐州等,都属这一范畴。近年来,“2+26”城市的治理力度明显加大,与之相邻的非“2+26”城市的排名变得相对不容乐观。
尤为明显的是汾渭平原。以西安为例,其2014年~2015年期间有明显好转,排名后十总计两次。然而,2016年和2017年,西安进入空气质量排名后十的次数分别达到5次,今年前3个月中,更是全部排在了最后5名之内。
研究显示,2015年至2017年,汾渭平原PM2.5、PM10、NO2、O3浓度均呈上升趋势。这期间,汾渭平原排名全国后20名城市数量明显增加,其中PM2.5排名后20名城市数由2015年的0个增加至2017年的6个,而同期“2+26”城市排名全国后20名城市数量明显减少。
这也是生态环境部将汾渭平原纳入蓝天保卫战主战场的考量所在。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