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源:垃圾分类使“牛劲”
这一天,张源像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上航新村的垃圾厢房旁,和小区的居民聊起垃圾分类这桩事。在上海市,垃圾分类“程家桥模式”已成为一种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模式,而程家桥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源正是这一模式的实践者。
推进垃圾分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很多人说,垃圾分类很难成功,如果失败了最后都会成为无用功,但属牛的张源却有一股犟劲,他坚信。只要努力,垃圾分类定会成功。
选择居民反对多的小区试点
去年1月,张源带领班子成员开展了区域垃圾分类前期调研工作。“您好,您支持垃圾分类吗?”这一句话,张源每天都要问上几十遍。在6个月的时间里,张源走访了44个小区,敲开了每一户居民的家门,了解居民的垃圾分类意向。
经过一番认真研判,最后,他选择了上航新村居民区的高登花园和上航新村作为试点小区。检察官出身的张源,有着比常人更为敏锐、细致的洞察力,他希望通过这次试点探索,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他认为这两个小区具有可操作性和示范意义。首先是大小适中,居民约在1000人左右;其次,高登花园是商品房小区,上航新村是售后公房小区,是上海的两种典型小区;第三是出租户数量占据小区的1/3;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90%的小区居民都反对垃圾分类。一般人会望而却步,可张源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说,“因为大多数居民都反对,才有试点的意义,虽然压力很大,但如果能做成功的话,在上海的其他小区落实也是指日可待。”
感化居民从被动到自觉
去年10月,上航新村居民区两个小区率先启动垃圾“两网协同”和定时定点分类投放试点工作。
刚开始,居民区像炸开了锅,“不了解”和“怕麻烦”是大多数人反对的原因。于是,家门口没法扔,就丢到别的小区;楼下的垃圾桶“搬家”了,就随手抛在树丛草地上……
生活习惯的改变非一朝一夕所能为,张源意识到垃圾分类是场“持久战”。
于是,他带领小区党支部,成立了“暖心之家”志愿者工作室,带动居民共同参与垃圾分类。随后,张源再到居民家中逐户走访,发放问卷,面对不配合的居民,张源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垃圾分类刚开始是麻烦,慢慢会习惯的。看似没用的事,其实是惠及子孙的生态工程。”
为了方便居民从源头分类,张源还设计出可拆卸分类垃圾桶,让街道向小区的每户居民发放,居民纷纷称赞:“有了这个垃圾桶,我们不用每次倒垃圾都拎着大包小包,实在是太方便了。”
张源一次次上门,感动了居民,他们看在眼里,渐渐地,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小,态度也发生了转变,许多居民开始自觉进行垃圾分类。
不久,居民自愿组建的社区党员、红领巾、外来出租户、楼组长等4支志愿者队伍“接管”了日常监管和宣传工作,他们分成值班巡逻、垃圾投放、记录等几个组。居民区党组织还发动楼组长、楼代表挨家挨户签订居民承诺书,将垃圾投放要求纳入楼组公约。
让无主垃圾无处藏身
有一次巡查时,张源和志愿者们在小区草丛里发现一袋没有分类的“无主”垃圾。为了找到垃圾“主人”,志愿者打开散发着异味的垃圾袋,在垃圾堆里面兜底翻,终于找到了一张已经湿漉漉的外卖送货单。张源查询了安装在小区里的监控后进行了核对,确认是327号的一位居民偷偷扔的。于是让居委和物业在小区贴出安民告示,提醒这户居民要配合,之后再没有发生过类似事情。
在工作推进的过程中,张源也遇到过棘手的问题,有一次,张源在上航新村内进行巡查时发现一个空姐随手扔垃圾,便和志愿者笑着上前沟通,没想到她态度很“拽”。张源说:“道理讲了你不听,那就到你们航空公司去评评理怎么样?”后来,空姐终于将垃圾按规定投放了,并特意到居委会道歉。
小区出租户中空乘有50多户,空乘作息不规律、工作压力大,对垃圾投放认可度不高。于是张源随机应变,主动走访航空公司。在获得航空公司的支持后,帮助空乘人员制订轮流值日方案,确定了谁轮休谁分类的原则。他还从其中的党员入手,说服了一名“空姐”党员协助做好其他同事的工作。难题迎刃而解,租户参与率明显提升。
张源不辞辛劳的奔波带来了可喜的成果,上航新村居民区两个小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已跨过初创阶段,进入正常运作,居民支持率、投放准确率均已达99%,垃圾减量率日均57.33%。
看着小区环境变得越来越干净整洁,张源感慨万千,他打开办公室的窗户,指着远处那一片居民区,兴奋地告诉记者,下一步,程家桥街道要全面实现“三个全覆盖”的目标:试点小区全覆盖,8个居民区都设立示范点;“两网协同”全覆盖;商品房、售后公房、别墅、精品小区、部队小区等5种类型小区全覆盖。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