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构建立体化污染防治格局
更新时间:2018-07-20 10:17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
阅读:2528
记者近日从四川省成都市委、市政府获悉,2017年与2013年相比,成都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增加103天,PM10、PM2.5浓度分别下降41.3%、42.3%。
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得益于成都市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不懈努力,得益于构建“大生态、大环保”的责任落实工作格局。成都市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城市发展战略谋划重点,制定出台《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成立市环保督察办,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目标考核,提高生态环保考核指标权重。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污染防治工作格局。坚持铁腕治霾,大力实施成都“治霾十条”和大气污染防治“650”工程。坚持重拳治水,大力实施成都“治水十条”和水污染防治“626”工程,全面推行河长制,强力整治黑臭水体。
同时,强化法治监管,出台《成都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等12部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建立健全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机制。推行共治共建,设立乡镇(街道)环保机构,建立四级网格化监管体系。
2017年,成都市累计淘汰和关闭钢铁、建材等行业的企业461户,全面退出铅铜冶炼、采煤、烟花爆竹行业。还通过了国家生态市创建技术评估,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公交机动化出行分担率从2013年的28%提升至47%。
下一步,成都市将以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为统揽,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