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锡东垃圾发电厂停工5年后成功复工的背后
从无锡市区出发,沿着S228线一路往东北方向行驶一个小时,一座3平方公里的生态园映入眼帘。小桥流水、草木葱茏,一派生机盎然。花园般的环境,让人很难相信这里竟然是无锡锡东垃圾焚烧发电厂,每天有2000吨垃圾变废为宝。
就是这样一座重要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出口,曾因“邻避效应”被搁置了5年。
面对“垃圾围城”之困,无锡市遵循共建共治共享原则,用扎实的群众工作、贴心的惠民举措,赢得了99.7%的群众支持。项目成为到目前为止全国唯一一例垃圾发电厂原址复工成功的案例,创造了城市善治的样本。
突破攻坚 电厂全面复工
2011年,锡东电厂建成,没有告知村民就点火调试,引发了群体性事件,电厂被迫停工。
一边是“邻避效应”,一边是“垃圾围城”形势告急。无锡市城管局环卫管理处统计显示,无锡全市年产生活垃圾量130多万吨,日均量约3800吨,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最主要的桃花山垃圾填埋场于1994年建成投运,设计使用年限12—15年,已超期服役。事实上,历经三次扩容,桃花山早已不堪重负,垃圾堆体高达100多米。
“‘垃圾围城’显然不符合群众利益。”无锡市副市长朱爱勋说,“站在整个城市健康运转的角度来看,锡东电厂复工是无锡破解‘垃圾围城’危机的唯一出路,是关乎无锡生态建设的长远大计。”
2016年10月,无锡市委常委会果断拍板,锡东电厂必须尽快上马,同时成立由市委书记李小敏挂帅的复工联合工作组。“我来当这个工作组长,出了问题,由我负责!” 李小敏再三强调,采取最高标准、最好设备、最优工艺,把锡东电厂建成名副其实的安民工程、亲民工程、富民工程。
定了干、马上办、办到底,自上而下的层层动员、部署密集展开,一场无锡发展史上重要的攻坚战打响了!
让群众放心,最根本的还是要用技术来说话。锡东电厂的建设按照当前国际上最高的欧盟2010标准进行。复工建设期间,项目组协调建设方的光大国际抽调了数十位技术专家到厂里,对所有设备逐个进行摸查。最终对994个项目进行了更新、消缺和大修,占全厂设备数的90.8%。
在锡东电厂大门口有一块巨大的电子显示屏,实时发布炉温、颗粒物、二氧化硫等数据,每五分钟更新一次,村民可随时察看。“一开始来看的人还挺多的,随着各项指标长期稳定,现在来看的越来越少了。”电厂负责人说。
善听民意 赢得真心认同
电厂的技术没有问题,难的是消除群众心头的疑虑。
锡东电厂跨锡山区东港镇和江阴市长泾镇,共涉及63个村庄、近6000户家庭、两万多人。“要开工,首先要取得群众认同。”无锡市副市长、时任锡山区委书记陆志坚说,“让群众对项目了解从而对电厂信任,这是取得群众认同的突破口。”抓住这个问题,各级政府抽调1800多名干部组成200多个工作组,走村入户、听取民意。
“接到任务后,我们压力很大,但精神很振奋,全心投入。”长泾镇宣传委员孙丽丽说,那段时间,干部们白天工作,晚上挨户走访。夜里10点村里先开会,汇总村民想法。11点,镇里再开会商量对策,忙到凌晨是家常便饭。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无锡共组织村民6600多人次去周边城市垃圾焚烧项目现场参观。“我看了人家的垃圾发电厂,整洁干净,绿化很好,池塘里还养了鱼。电厂旁边有学校、饭店,隔着一条马路还有新建的商品房小区。”黄土塘村村民薛文亚说,实地考察后,觉得垃圾发电厂并没有传言那么可怕,人们生活得好好的,自己心里也慢慢接受了。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几把钥匙开一把锁、一把钥匙开几把锁、一把万能钥匙开上百把锁。”工作组相信,总能找到一把打开群众心结的“钥匙”。东港镇党委书记胡小坚说,直接上门做工作难免对方心里有疙瘩,沟通困难。但大家始终保持韧劲,通过找熟人,以及老干部、老党员、企业家等,让“群众做群众工作”。
58岁的夏明娟为人热情真诚,在群众中颇有威望,工作组鼓励她去做村民的思想工作。村民们对她说,“你镇上有房子,电厂造好你肯定拍拍屁股走了。”对此,夏明娟拍着胸脯说:“大家不走,我肯定也不走。”此后,她一直住在村里,还把镇上的房子卖了。村民们看在眼里,后续认同工作开展得很顺利。
将心比心,群众心里的“坚冰”一步步化开了。2016年11月电厂复工时,群众认同率达到99.7%,远超预期。
为民惠民 共享发展成果
成果共享,不仅是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也密切了干群关系,构建了基层治理新格局。
朱爱勋告诉记者,原来电厂与住宅距离300米就行了,复工把这一距离扩大到700米,更多的村民拆迁住上了新房。“电厂复工是民生工程,更是惠民工程,不仅不能损害群众利益,而且要给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走进长泾镇蒲市村,一座650亩生态公园令人眼前一亮,绿树草坪、池塘小桥、健身步道一应俱全。晚饭后,村民三三两两到这里散步休闲。“128户村民拆迁后,政府建设了这个大公园,村庄变得更美了。我用土地换社保,现在每个月能有880元养老金。”70岁的浦水根乐呵呵地说,村民们对东青河盖桥盼了好几十年,很快就要建成了。
锡东电厂复工以来,针对群众的合理诉求,江阴市和锡山区制定了基础设施改造、水环境整治、新农村建设等十项惠民措施,增进民生福祉。
电厂投产已有两年多,村民口中的一件件民怨,也渐渐变成了民愿。“这里原来是个臭水塘,漂满了垃圾,走过都要捏着鼻子。”黄土塘村严家庄村民姚金南说,村庄整治后,河塘清了,还设计了廊桥,方便村民纳凉休息。黄土塘村史家圩年年黄梅天必淹,100多户人家苦不堪言。去年,有关部门加高堤岸,水患一下子解决,村民们彻底告别了淹水之苦。
“说得多不如做得多,说得好不如做得好。”陆志坚说,各级领导干部发自内心为群众解难题,对各项政策措施反复权衡、充分论证,尽可能普惠多一点、特惠准一点,争取为锡东电厂复工创造坚实的民意基础。
“干部做了很多事,吃了不少苦,我们都记在心里。”村民们都说,只要真心为老百姓谋福利,一定能得到大家拥护。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