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仪征市陈集镇大力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质增效工程
图为陈集镇全景。
“我们村家家户户的污水都进了污水管网,家门口的沟里以前流的是黑臭污水,现在经过处理后变成清水了。”近日,江苏省仪征市陈集镇沙集村的村民说起村里的环境变化,满脸喜悦。
记者了解到,陈集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质增效工程的步伐已经全面迈开,实现了“污水靠蒸发”向“清水绕人家”的转变,这里的农村人居环境正变得越来越美。
投入440万元,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生态修复等工程
春天,在岸边五彩苏、鸡冠花的映衬下,新安河显得格外清澈。
近年来,陈集镇村通过生态护岸、疏浚清淤、绿化点缀、亲水平台、桥梁沟通、休闲步道等多种方式,提高了河道整治成效,提升了河道“颜值”担当,打造了一条条水清、河绿、景美的“珠链”,更为水乡美丽田园风光增添了一份水元素。
据了解,新安河发源于陈集镇西部丘陵地区,河流从集镇北部穿镇而过,东西走向,河流总长约4300米,因典型丘陵山区地貌,水位梯度落差较大,汇水流域范围较广,上下游污染程度不一。
过去,这条河是名副其实的黑臭河,周边居民年复一年地将大量垃圾和污水排入河道,将河道污染得“面目全非”。
为彻底改变新安河的面貌,陈集镇投入440万元,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及景观治理,治理后的新安河完全变了样。
为确保整治后的新安河水长清、岸常绿、景更美,陈集镇全面推行长效管护责任承包模式,配备两名保洁员负责日常环境管护,建立管护公示牌及日常保洁制度,实现水体环境长效管护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
与过去相比,如今村民自觉爱护河道的多了,向河道乱倒垃圾的不见了,农闲时不少村民都会选择来到河边散步,享受着乡村新生活。
村民李志洪高兴地说:“现在河变美了,老人经常沿河散散步,看看风景。现在村里的人,都非常有幸福感。”
探索建立收集处理与分散式处理相结合模式
负责杨庄村“小地埋”的工作人员会定时来到现场,检查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的运行情况,如果发现有问题,他会在现场进行处置,确保村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转,污水达标排放。
村民颜士友是生活污水治理建设工程的受益者之一,家里的生活污水从“小地埋”“走”过后,污水摇身变成了清流,用作家门口小花园、小菜园的灌溉用水,实现就地循环利用。
“以前刷碗水、刷锅水随便倒,现在有了专门的处理设施,确实不错,又讲卫生又不浪费水。”颜士友欣喜地告诉记者。
实现乡村绿色发展,生活污水如何处理是关键一环。近年来,按照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的原则,陈集镇探索建立收集处理和分散式处理相结合的模式,开展生活污水提质治理。
陈集镇建设和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表示,对污水管道比较完善的村庄,实行集中收集处理;对村里管网不健全的,实行一家一户分散处理。
为解决统一收集处理中村污水量大的问题,陈集镇还与具有环保资质、有污水处理能力的企业进行合作,通过统一收集、集中处理,实现资源的二次集约化利用。
推进配套管网建设,污水治理提质增效
“陈集镇污水处理厂位于陈集镇工业集中区,占地面积8.1亩,配套管网12公里,负责处理陈集镇镇区、青年村、丁桥村、工业园区的生活污水及接管的工业废水。处理能力为一期1000吨/日,二期4000吨/日。”陈集镇污水处理厂负责人表示:“陈集镇污水处理厂自2019年提标改造后实行一级A标准,24小时不间断运行。”
记者了解到,过去,陈集镇并没有污水处理厂,不论是工厂污水还是居民生活污水,都没有得到收集处理。一到阴雨天,污水四溢。
为改变这种状况,陈集镇克服财政资金不足的压力,坚持高标准设计、高标准建设。陈集镇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2011年3月建成投入运行,二期工程2015年5月建成,并在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进行提标改造,不仅更换了出口水质在线监测仪设备,新建进口水质在线监测仪设备,还完善污泥脱水系统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同时,陈集镇积极推进配套管网建设,通过雨污改造、道路建设和工业集中区建设,共铺设污水管网约15.5千米(其中,2020年新建经编产业园污水管网2千米,配套3500吨/日规模的污水提升泵站1座),配套建设污水提升泵站大小5座,管网覆盖整个集镇区和工业集中区,按照“十必接”标准,将医院、农贸市场、学校及企业等约100家单位的污水全部接入污水管网。
目前,陈集镇污水覆盖处理率已达85%以上,各项排放指标稳定达标。污水不再横流,陈集镇污水治理提质增效,让生活更加宜居。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