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推进工业园区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工作
【谷腾环保网讯】以有限的资源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园区经济占据江苏省经济半壁江山,是江苏经济的特色名片。工业园区既是全省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又是治污攻坚的主战场、主阵地。从污染物排放量上看,全省园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约占75%以上。某种程度上,工业园区环境治理水平决定了江苏绿色发展的底色。
2021年7月,江苏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印发《江苏省工业园区(集中区)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工作方案(试行)》。自此,工业园区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工作正式拉开帷幕。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起步之年,江苏为何要推进这项工作?限值限量管理又将给园区带来什么变化?
全面摸清工业园区“家底”
工业园区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指的是通过开展工业园区及周边大气、水环境质量监测以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测算,有效实施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为主要控制手段的环境管理制度体系。
所谓“限值”,是指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制定园区环境质量目标,明确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值;所谓“限量”,是指根据园区环境质量考核目标和实际排放情况,确认园区主要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在工业园区开展限值限量管理,抓住了全省工业污染防治的主要矛盾。
在首次限值限量管理工作推进会上,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把工业园区污染物排放总量测准确、弄清楚,进而推动区域环境质量改善,推动产业园区布局优化、产业结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过去由于监测监控能力不足,对企业、工业园区的排污总量无法进行实质性的监测和控制,即便是开展污染源普查,也不能实现排污总量的实时监控、动态管理,企业在一定时间内到底排放多少污染物无法说清楚。
按照排污许可制度设计,企业应依照排污许可证许可的排放浓度和总量排放污染物,超浓度、超总量排放就应受到处罚;而事实上,目前起主导作用的仍是排污浓度控制,几乎没有企业因为排污超量被处罚。
在南通市海安生态环境局主要负责人看来,限值限量管理工作全面摸清了园区“家底”,明确了园区污染物许可排放上限,让园区有了总量天花板的概念。园区要想发展新项目,就必须从内部挖潜,向现有项目要总量、向基础设施扩容要总量。
同时,限值限量管理工作回答了环境质量怎么改善的问题。限值限量管理提升了监测监控能力,织密了环境精细化管理网格,可以及时发现环境质量异常问题、精准溯源,为科学精准执法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做到无事不扰,既减轻执法人员压力,又可有效优化营商环境。
在实现环境质量状况、污染物排放总量两个“说得清”的基础上,推行与环境质量挂钩的总量分配制度,对环境质量达不到改善目标的园区压减存量、严控增量。这进一步调动了园区改善环境质量的积极性,园区与生态环境部门成为考核共同体、责任共同体。
实施工业园区限值限量管理,弥补排污总量这一缺环,可有效推进排污许可、项目审批、执法监管以及排污权交易等管理联动,实现环境质量、排污总量挂钩,提升综合管理效能,有效推进解决污染源管控不准、产业调整方向不明、环评审批总量落实难、第三方机构弄虚作假等痛点、难点问题。
实现倒逼升级与激励发展并重
常安纺织产业园区是海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区中园”,也是推行限值限量管理的试点园区。
限值限量管理效果怎么样?从常安纺织产业园区的试点工作可见一斑。
“生态环境部门与园区深入合作,将限值限量管理工作与集成改革试点工作有效融合,在园区总量管理、企业总量分配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南通市海安生态环境局主要负责人介绍,海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常安纺织园作为一个试点区域,编制了单独的限值限量管理方案,分析了园区上年度环境质量情况,明确了相应环境质量下的污染物最大允许排放量。
园区排放限值明确后,接下来就是差别化确定企业废水许可排放总量。从经济效益、科技创新、绿色低碳、智能制造、对外开放、安全管理等6个方面设置41项考核指标,根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结果,实施差别化排污总量分配。
限值限量并不是限死了。常安纺织园创新限值限量管理制度,实现“控量提质、市场配置”。
一方面采用废水总量“集中收储、动态管理”模式。由园区统一回购企业排污权,再由企业租赁使用,这样限量管控形成的富余排污权由园区统一收储,支持优质项目发展,从而倒逼企业主动升级废水治理设施,并提升中水回用率。
另一方面将“限值限量”和绿色金融服务紧密结合,搭建银政企服务平台,推广环保贷、排污权抵押贷款等绿色信贷服务。园区2020年完成了南通首例推广排污权抵押登记,首笔排污权抵押贷款为265万元。2021年又累计服务7家企业,合计贷款金额7165万元,有效化解了企业融资难问题。不用任何厂房、技术、股权等进行抵押,单凭排污权就能去银行贷款,受到企业的广泛欢迎。
限值限量、动态分配与管理,这些都离不开园区的信息集成。园区依托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实现企业生产、安全、环保全要素管理,为园区精准测值计量打下坚实基础。
在环境监测方面,园内建成水质自动监测站1座、大气自动监测站两座、微型监测站3个、恶臭电子鼻5套。园区现有35家企业中,已投产的22家企业用地、能耗、水耗、产能、产值等各类基础数据及各类园区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均已集成联网,废水,雨水、VOC在线监测设施实现全覆盖,并实现在线分析及提示预警。
在环境基础设施方面,建成南通第一家小微企业危废集中暂存库;废水集中预处理及中水回用设施、园区集中供热等重大项目快速推进;园区企业自建太阳能光伏发电总面积达33万平方米;建设沼气发电站两座,年发电3960.8万度;减少标煤消耗1.25万吨/年。
“限值限量管理工作实现了倒逼升级与激励发展并重。”南通市海安生态环境局主要负责人表示,在限值限量管理的大背景下,园区新招引项目时,首先会考虑以有限的资源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关注项目对区域环境质量的影响,从源头提升项目准入门槛。实施限值限量管理,通过走减存量、严增量的发展之路,实现了腾笼换鸟,促进经济社会更高质量发展。对企业而言,在项目可研、环评审批阶段,实施严格把关,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提出较高要求,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避免投产后因环境问题反复技改。
从基本概念变成了施工图
“作为一项重大的管理创新措施,限值限量管理工作在全国还没有先例可循、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为顺利推进这项创新工作,厅党组先后组织多次专题研究,反复研究工作方案,并先后征求了各市、省有关部门、园区和生态环境部意见,对泰兴化工园区等9个园区开展模拟论证,为工作推进打下扎实的基础。
从2021年4月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党组研究部署工业园区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工作至今,已近一年时间,限值限量管理工作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认识上的模糊到思路逐步清晰。江苏省生态环境厅主要负责人先后10多次调度听取工作汇报,并赴海安常安产业园现场考察,全力推进限值限量管理工作。限值限量管理工作从基本概念变成了施工图,“一园一策”、工作方案、能力建设、模拟测算等一系列工作安排深入人心。
截至目前,172个园区已全面完成实施方案编制,157个园区完成监测监控设施建设,部分园区启动污染物排放总量模拟测算。
在推进过程中,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强化制度设计,先后印发了工作方案以及实施方案编制技术指南、监测监控系统建设技术指南、实施方案评估要点等配套技术指导性文件,明确了工作目标任务、推进步骤和工作要求、技术方法,构建了“1+1+N”的工作推进体系。对172个园区实行清单化管理,每周调度通报,以市为单位对实施方案编制和监测监控能力建设两项工作推进情况排名通报。梳理各地存在的困难、问题及意见、建议,对普遍关注的问题,编印形成限值限量40问“口袋书”。同时,组织相关技术单位,多次赴市、赴园区开展座谈和会办,现场答疑解惑,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除了常安纺织产业园区,各地在探索实践中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南京市坚持强化领导、协调、落实、指导等工作机制,在思想上形成一条心、在能力建设上构建一张网、在污染物排放上算清一本账、在统筹改善园区环境质量上激活了一盘棋,在江北新材料科技园开展了园区内企业差异化管理,实现与绿色金融、环保专项资金等激励政策联动,有保有压、有奖有罚,有效激发了企业主动减排的内在动力。
盐城市注重方案编制、强化区域全覆盖、加强工作宣传和工作考核,射阳港经济开发区已全面完成监测监控能力建设,数据已率先联网,具备了模拟运行条件。宿迁市强化组织领导、宣传帮扶、调度推进,倒排时间,挂图作战,宿迁高新区已建成园区环保平台智慧排水子平台和企业标准化智慧排口,按照“达标排放、超标反控、总量控制”原则,启动园区污水排放量的全面管控。
“园区实施方案和监测监控能力有待进一步完善,主要污染物实时排放量测算方法等还需进一步规范。”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限值限量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硬件建设、软件管理、质量控制、环境监管、总量政策、监管执法等多个方面,融入园区建设运营发展的全方位全过程。将加快任务推进,完善配套政策措施,拓展限值限量管理工作范围。在总结、深化第一轮生态环境政策集成改革成效的基础上,对基础条件较好、限值限量管理工作推进较快的园区,推进第二轮工业园区生态环境政策集成改革试点。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