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生态环境部碧水保卫战水生态环境

更新时间:2023-02-23 10:28 来源:生态环境部微博 作者: 阅读:6030 网友评论0

谷腾环保网讯2月22日10时,生态环境部举行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本次发布会主题为“扎实推进碧水保卫战”,会议由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主持,水生态环境司司长黄小赠参会。以下为图文实录:

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全年重点工作

刘友宾:新闻界的朋友们:上午好!欢迎参加生态环境部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扎实推进碧水保卫战。我们邀请到水生态环境司司长黄小赠先生,介绍我国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展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我先通报几项生态环境部近期重点工作。

一、安排部署2023年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

2月16日—17日,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总结2022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分析当前面临形势,安排部署2023年重点任务。

过去一年,生态环境系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扎实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目标顺利完成。同时,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从经济发展态势、气候条件、工作基础和国际形势看,未来几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面临更大压力。

生态环境系统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定力,切实增强系统观念,坚定不移贯彻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方针,更加自觉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放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大局中去考量,更加自觉投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保障。

今年,生态环境部将全力抓好七大重点任务:一是积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践,聚焦区域重大战略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二是扎实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全力支撑服务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积极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创新;三是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四是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强化重点领域环境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五是严格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持续提升核安全监管体系与能力;六是依法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执法,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效能;七是加快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继续推动重点领域法律法规制修订,推动研究出台绿色金融、贸易和行业发展政策。

1.jpg

二、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方案全部公开

1.jpg

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2019年至2022年,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分六批完成对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个国务院部门和6家中央企业的督察。

督察整改是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重要环节,是检验督察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志。根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办法》有关要求,被督察对象通过省级党报、电视台、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等便于人民群众知晓的方式,及时公开整改方案。2023年2月9日,江苏、内蒙古、西藏3省(区)公开整改方案。至此,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方案全部向社会公开。

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方案共明确整改任务2164项,根据调度情况,截至2022年底,已完成1275项,完成率近60%,其余整改任务正在积极有序推进。

此外,为进一步发挥宣传引导、激励先进、交流工作、引领带动的作用,推动做好督察“后半篇文章”。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精选中央主要媒体重要报道和各地督察整改正面典型案例,汇编形成《督察成效》一书,并于近日出版发行。

三、印发《“十四五”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1.jpg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落实刚刚实施的噪声污染防治法,噪声污染防治各主要职能部门共同编制了《“十四五”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并于今年1月正式印发。

《行动计划》作为“十四五”期间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进一步巩固了工作基础、强化了重点管控措施、细化了《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要求、完善了社会共治理念,力求逐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和谐安宁环境需要。

《行动计划》系统谋划了“十四五”期间各部门拟主要开展的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共十章50条,构建了“1+5+4”的框架体系。“1”就是实现一个目标,即:持续改善全国声环境质量,到2025年,全国声环境功能区夜间达标率达到85%。

“5”就是深化五类管控,即:严格噪声源头管理,深化工业企业噪声污染防治,强化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加大交通运输噪声污染防治,推进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

“4”就是强化四个方面,即:夯实声环境管理基础,完善法规标准、加强科技教育支撑,加强监测、严格执法,紧抓责任落实、引导全民共治。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会同各相关部门,抓紧制修订相关配套法规标准,及时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将指导各地结合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实际需求,及时依法明确职责分工,逐级落实噪声污染防治责任,稳步提高噪声治理水平,持续改善声环境质量,逐步形成宁静和谐的文明意识和社会氛围。

四、不断优化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

2022年,生态环境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制定一揽子工作措施,不断彰显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的力度与温度。

一是始终保持严的主基调,牢固树立生态环境执法严肃性。全年共下达行政处罚决定9.10万个,累计罚款76.72亿元;配套实施五类案件9850件,其中按日连续处罚案件数量为143件,罚款金额为1.55亿元,查封、扣押案件4836件,限产、停产案件629件,移送拘留案件2815件,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1427件。对环境污染严重、损害群众健康、影响恶劣的环境违法犯罪典型案例予以曝光,强化警醒震慑作用。

二是持续优化执法方式,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执法效能。有效实施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各地将4.49万家企业纳入正面清单,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发挥正面激励作用。强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随机抽查企业50.99万家次,较2021年减少16.1%,有效降低对企监管频次。同时,持续推动包容审慎执法监管,各地通过批评教育、签订承诺书、帮扶指导等措施,帮助企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促进依法合规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五、开展2023年“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先进典型宣传推选活动

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开展2023年“‘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先进典型宣传推选活动的通知》,部署推选百名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十佳公众参与案例、十佳环保设施开放单位。

活动旨在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广泛深入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实践成果,展示社会大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场景,进一步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增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行动自觉。

推选结果将在2023年六五环境日期间向社会公布。百名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代表、十佳公众参与案例代表及十佳环保设施开放单位代表将受邀参加2023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

自2018年开始,生态环境部每年会同中央文明办等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主题实践活动,并对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进行宣传推广,为社会各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榜样示范和价值引领,推动社会各界共建美丽中国。

碧水保卫战向纵深推进,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1.jpg

黄小赠: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刚才刘友宾同志介绍了一下我的情况。长期以来各位都十分关心、支持并且积极参与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全国水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作出了宝贵的贡献,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简要通报全国水生态环境保护总体情况,然后再回答大家关切的问题。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各地各部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作为,奋力拼搏,碧水保卫战向纵深推进,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进一步增强,水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的明显成效。

一是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印发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方案、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推动黄河保护法出台。积极推进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试点,制定试点工作方案(2022-2024年),开展水生态考核试点监测。全力支持配合各民主党派中央、无党派人士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工作。印发实施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行动方案,长江、渤海排污口溯源任务完成9成以上,推动解决2万多个污水直排、乱排问题。完成黄河中上游及汾河流域6省30地市入河排污口排查。实施长江经济带和沿黄省区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巩固深化工业和城镇水污染防治。联合印发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出台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行动方案,巩固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成果,推进县城及县级市黑臭水体整治。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全国累计划定1.96万个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完成2804个水源地10363个问题整治,有力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继续牵头摄制2022年度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和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警示片,共交办地方各类突出生态环境问题234个。

二是健全水生态环境治理体系。落实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部署,修订完善流域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工作规则,提高监管效能。建立健全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出台关于加强排污许可执法监管的指导意见,累计将344万个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范围。推进排污口管理改革,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开展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整治。印发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参考指标,发布首批26个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切实做好疫情防控水生态环保工作,推动建立跨省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牢牢守住水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2022年,全国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目标顺利完成。国家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87.9%,同比上升3.0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为0.7%,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长江干流连续三年全线达到Ⅱ类水质,黄河干流首次全线达到Ⅱ类水质。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同比分别降低3.7%、5.5%。

尽管水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面临诸多瓶颈制约和挑战,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和工作短板,如黑臭水体从根本上消除难度较大,水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有待提升,一些地方截污治污还不到位,蓝藻水华、水生态失衡问题依然存在。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一年。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以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工作方针,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推进实施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不断提升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稳定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以高品质的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谢谢大家。

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方案实施成效显著(答问一)

中国青年报记者:去年9月,生态环境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了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的行动方案,请问目前进展状况如何?过程中是否遇到一些困难或者是问题?是如何解决的?谢谢

1.jpg

黄小赠: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长江大保护的决策部署,去年9月,生态环境部等17个部门和单位,印发实施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方案。这个行动方案很重要,明确了“十四五”期间长江保护修复四大攻坚任务和六项重要保障措施,总共有34项具体工作。这是今后一段时期各地、各部门推动实施长江大保护的工作指引。行动方案发布以后,各地区、各部门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包括一些部门、地方都针对行动方案制定本部门本地区的具体实施方案,对各项任务进行明确的安排部署。生态环境部作为牵头抓总的部门,及时开展了政策解读。记得去年9月份行动方案发布以后,我们召开了媒体吹风会,众多媒体积极广泛进行了报道,营造了很好的氛围。再次向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表示感谢。

同时,我们认真组织制订工作方案,进行协调调度,推动攻坚战各项任务落地见效。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新的明显成效,这里有一些具体的数据。

目前,长江入河排污口溯源任务完成9成以上,推动解决了2万多个污水乱排问题,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一致称赞。实施了长江经济带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专项行动,聚焦重点地区开展“三磷”专项整治回头看,推动历史遗留问题的整改和彻底解决。

深入开展长江经济带尾矿库治理回头看,存在环境问题的1137座尾矿库已经完成整改843座,剩下的我们还会紧盯地方整改到位。推进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工作,开展水生态考核试点工作。继续牵头拍摄制作2022年度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推动突出问题整改。这里面有一个汇总的数据,给各位朋友通报一下。2018年-2021年长江生态环境警示片共披露了623个突出问题,截至去年年底已经完成整改任务571个。

经过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努力,2022年长江流域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98.1%,同比上升了1个百分点。2020年以来长江干流水质连续三年保持Ⅱ类,水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正如刚才这位记者朋友问到的,虽然取得积极进展,在实施方案进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部门协调机制不太健全,形成工作合力不到位,一些地方水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的意识还不强,认识水平还不高,措施还不够精准有力。流域内一些重点湖泊、蓝藻水华问题还存在,水生态系统失衡的问题比较突出。城乡面源污染尚未得到根本有效的治理。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地区,深入贯彻落实长江保护法,以精准、科学、依法治污为工作方针,全面落实今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各项要求,深入推进行动方案落地见效。组织开展行动方案实施成效跟踪评估,及时通报有关进展情况,切实压实地方主体责任,持续推进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试点,引导各地不断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

关于这项工作,我借着这次机会再跟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多说几句。在长江流域探索建立水生态考核机制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补齐我国水生态环境保护短板,推进建立三水统筹系统治理新格局,加强长江流域水生态系统保护和生物多样性恢复的具体实践。

2021年以来,我们聚焦长江上中下游不同地区水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建立了以水生态系统健康为核心,以水生境保护、水环境保护、水资源保障为支撑的指标体系,这是一个积极的探索和创新,在操作层面实现可监测、可评价、可考核。在这套体系下,去年生态环境部首次组织开展了长江全流域水生态监测评估工作,目前已经完成了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重点湖泊、水库等50个水体,包括耳熟能详的长江流域范围的太湖、鄱阳湖、洞庭湖等,这些生态功能重要、社会关注度高的重点湖泊水体,都纳入监测评估范围。开展了水生植被、水源涵养区、自然岸线等十来项指标的监测工作,初步建立了水生态监测技术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

同时,我们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指标评分细则,进一步完善后拟于近期印发。2022年-2024年试点期间,我们要根据每年的水生态监测数据,开展评价考核的试算工作,并且根据试算工作动态完善评分细则,确保考核结果能真正体现各个地方保护和修复成效,与人民群众实际感受保持一致,最终为2025年在长江流域全面开展水生态正式考核工作奠定坚实基础。谢谢。

去年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顺利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答问二)

总台央视记者:城市黑臭水体的问题,2022、2023、2024年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要达到40%、60%、80%,我们看到由于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善,还有一些城市存在返黑返臭现象。我们今后重点从哪些方面开展工作,制定完善黑臭水体治理有效措施。

1.jpg

黄小赠:城市黑臭水体是群众身边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切实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消除水体的黑臭,实现清水绿岸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实践。“十三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吹响了向黑臭宣战的冲锋号。

这几年,各地担当作为、真抓实干,加快补齐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短板,从目前情况来看,“十三五”纳入黑臭水体监管清单的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含州、盟)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大家到各地走一走、看一看,会有切身的体会,黑臭水体少了很多,也有很多典型的例子。以前这些黑臭水体经过治理变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提升了城市品质,改善了人居环境,有力促进了城市高质量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明确要求要持续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在“十三五”基础上,把黑臭水体整治的范围扩大到县级城市。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等部门联合印发了《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对“十四五”期间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各项工作做出了具体部署,同时,为加强这项工作的监督指导,生态环境部牵头印发了《“十四五”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行动方案》,巩固提升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推动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两个文件印发以后,各地各部门认真开展县级城市及县城黑臭水体排查,建立清单,采取有力措施开展黑臭水体整治工作。2022年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顺利完成40%的年度目标任务。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着力抓好三项工作,保障黑臭水体治理“长制久清”。一是强化监督管理。持续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行动,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加强日常监管,通过卫星遥感、明查暗访,独立调查等方式,聚焦城市污水垃圾收集不到位、处理效能低、直排环境、截污治污不彻底等突出问题,通过全国水生态环境形势分析,精准识别突出问题以及工作滞后地区,有关信息我们会及时向各地发出通报预警,切实压实地方治污主体责任,同时强化省级相关部门的监督指导责任。二是加大技术帮扶。生态环境部将持续对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开展业务培训,提高监督管理部门的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三是加强信息公开。我们之前建立了很好的机制,及时发布黑臭水体整治有关信息,今后我们继续完善这个机制,接受公众的监督。

凡是出现返黑返臭的,或者人民群众有举报反映的,包括新闻媒体朋友们到各地调查了解到的情况,我们都会及时纳入管理清单,向地方发出预警通报,督促相关城市全面排查整治,切实巩固黑臭水体整治成效。

谢谢。

抓好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牛鼻子”(答问三)

南方日报记者:去年国务院发文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今年年初生态环境部和水利部印发了落实要求,请问两次发文释放了怎样的信号。刚才黄司长提到了一些排污口监管的工作,能否介绍一下这些工作的具体推进情况。谢谢。

1.jpg

黄小赠: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

排污口虽小,但是对水体环境的影响大,这个小小的口子一头连着江河湖海,一头连着跟我们在座的每一位朋友密切相关的生产生活,是打通水里和岸上的关键环节。这是一个“牛鼻子”,抓住、抓好、抓实、抓牢这个“牛鼻子”,有利于倒逼岸上各类污染源的全面整治,实现水陆统筹。

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这个《实施意见》很重要,对今后一段时期排污口监督管理的目标、任务及重点举措作出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同时进一步细化有关要求。前不久生态环境部会同水利部又联合印发了贯彻落实实施意见的通知,对到2025年,未来三年排污口排查整治的具体目标任务和相关工作要求做了进一步的细化分解。相继出台这些文件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全面加强排污口监督管理,对于促进绿色发展,保护和建设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具有重要作用,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抓手。

按照《实施意见》工作部署,各地正在全面开展排污口查、测、溯、治各项工作,同时,进一步规范排污口设置审批。借着这个机会,给各位朋友通报一下,根据我们调度的数据,全国已经累计排查24.5万公里河湖岸线,查出入河、入海排污口近23万个,将来随着排查工作的深入,数量我想会继续增加。目前为止,这23万个排污口约三分之一完成了整治。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这几年累计审批了入河排污口8000余个,备案入海排污口900余个。

在明确工作要求的同时,生态环境部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大力强化工作保障,为各地开展这些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在制度、资金、技术等方面打好“组合拳”。比如说,生态环境部正在牵头抓紧制定入河及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以及排查、溯源、整治、规范化建设等方面标准,这些陆陆续续今明两年都会推出来;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规范审批程序。生态环境部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授权流域海域局负责审批工作,当然各省也有审批的范围,生态环境部也及时印发流域海域局审批权限划分范围。大力推行“一网通办”,便民惠企,让群众少跑路,让信息多跑腿;将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项目纳入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支持范围,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初步建成信息化管理平台,满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整治、监管等各类数据信息化、可视化管理的需求。

借着这个机会我再多说几句排污口这个事,记者朋友也提出来,确实是排污口整治涉及的资金量比较大,尤其是涉及到管网建设、污水收集等这些工作都是需要真金白银的。这几年各地大胆创新,积极探索相关模式,吸引专业化的治理公司和社会资本参与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通过这个小口子撬动大市场,带动了一批控源截污,环境基础设施,流域综合治理等方面的工程建设,发挥了社会资本的效应,并为稳住经济大盘、促进经济回升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中央有关生态环境资金也对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给予一些政策支持。我想借着这个机会强调的是,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排污口责任主体是有义务、有责任做好排污口源头治理、整治、规范化建设和日常的维护管理等工作,这是它的义务和责任所在。必要的治污投入是企业的法定责任,也是督促一些企业加快补齐污染治理设施短板或者是历史欠帐的重要手段。

我们从2019年开始,在长江、黄河、渤海开展了排污口排查整治试点,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确实还存在,尤其是大规模推进以后,存在一些地方在排查整治过程中避重就轻,追求数量不求质量,责任落实不到位,或者是部门协调联动的机制还不完善等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水利部等有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实施意见》和《通知》要求,着力推动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建立健全“市县自查-省级核查-流域海域局抽查”,这么一个监管模式,层层加强这方面监管要求的落实,充分发挥河湖长制、水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机制以及地方水污染防治相关工作机制的作用,建立强化机制。二是压实地方责任,指导各地按照《实施意见》和《通知》确定的目标要求,扎实推进排查整治工作。三是强化监管,这个监管不仅是事前审批,包括事中、事后的监管,要规范排污口设置的审批、备案,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通过这些措施,确保全面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今年目标任务是什么呢?《实施意见》和《通知》上有一个具体的要求,也希望将来记者朋友们加强对各地工作进展情况等方面的监督。今年目标任务是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辽、太湖七个流域的干流和重要支流,重点湖泊、重点海湾,要全面完成排污口排查。这个任务要完成,所有的口子要查出来。刚才通报了查了23万个,这个数量将来进一步排查以后还会增长。还要完成80%的溯源,以及30%的整治任务。谢谢。

今年全国计划完成800余条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整治(答问四)

每日经济新闻:去年11月,财政部下达的多项2023年生态环保资金预算中,新增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一项,这是否意味着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将成为今年的重要任务?会有哪些重点安排?

1.jpg

黄小赠:刚才给大家介绍了一下城市黑臭水体的治理情况,农村黑臭水体更是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影响农村人居环境。2022年,生态环境部出台实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2021—2025年)》,将农村黑臭水体整治作为“十四五”重点任务予以推进,与城市黑臭水体整治齐头并进。到2025年,要基本消除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

“十四五”以来,生态环境部组织各地全面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将群众反映强烈、面积较大的4000余条农村黑臭水体纳入国家监管清单,实行“拉条挂账、逐一销号”。2023年,全国计划完成800余条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整治,相关任务已分解下达各省份。围绕这一目标,生态环境部将重点抓好三项工作:

一是组织开展试点。为加快建立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典型技术模式和长效机制,2022年,生态环境部联合财政部开展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工作,对全国15个城市根据项目投资额和申报治理面积,给予2亿元、1亿元、5000万元的分档奖补。2023年,将加强对试点地区的指导,督促各地通过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水系连通、水生态修复等综合性、系统性治理措施,深入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同时,今年两部门还将继续遴选支持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试点工作。

二是完善政策体系。修订《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指南(试行)》,进一步完善排查要求,细化成因分析,规范治理效果监测评估,强化水体长效管护,推动整治水体实现长制久清。

三是提升整治成效。以国家监管黑臭水体为重点,对已完成整治农村黑臭水体健全完善日常监督评估机制,创新监管手段,加强调研评估,推进农村黑臭水体信息公开和公众监督,确保取得整治实效。

谢谢。

去年生态环境部共办理全国“两会”建议提案1294件(答问五)

科技日报:全国两会即将召开,请问生态环境部去年全国两会建议提案办理情况如何?对比往年有什么变化?

1.jpg

刘友宾:2022年,生态环境部共办理全国“两会”建议提案1294件,包括人大建议818件,政协提案476件,总量同比增长26.4%。

从建议提案内容看,涉及碳达峰碳中和领域建议提案最多,占承办总数的20%以上;同时,代表委员聚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围绕重点区域、重点流域的绿色低碳发展、协同治理、生态修复与补偿等方面提出较多建设性意见建议;此外,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农村污染治理、新污染物治理等给予较多关注。上述建议提案已全部按期办结。

同时借这个机会,我也想介绍一下本届政府以来生态环境部办理建议提案情况。

2018年-2022年,我部共承办建议提案4774件,其中主办1353件,承办的建议提案总数和主办件数已连续五年增长,总数和主办件数同比上届增长均达到20%。

从这5年情况看,代表委员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改革、发展战略建言献策。2018年,代表委员们重点关注的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主要集中在水、大气、土壤、固体废物污染防治。2019年,涉及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山水林田湖草修复等建议提案增加较多。2020年,多数建议提案紧密结合“十四五”规划、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工作。2021、2022年,碳达峰碳中和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重点。

五年来,生态环境部坚持将办理建议提案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改善环境质量、服务高质量发展和解决群众关心、社会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认真研究相关意见建议,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推进依法、精准、科学治污,代表委员关注的生态环境领域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以代表委员们高度关注的碳达峰、碳中和领域为例,去年,结合代表委员的建议提案,我部联合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核算体系实施方案》《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关于公布气候投融资试点名单的通知》等政策文件,持续建设完善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生态环境部将以更高标准办理好建议提案,把代表委员的真知灼见更好转化为具体政策措施,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

全国重点湖泊水华情况总体受控(答问六)

海报新闻记者:近年来我国湖泊水质有所改善,但是比起河流来改善幅度较小,请问原因是什么,湖泊水治理方面我们积累了什么经验,下一步工作重点是什么呢?

1.jpg

黄小赠:谢谢这位记者朋友。我国湖泊众多,例如湖北就有千湖之省的美称,由于自然环境、资源禀赋、生态功能等不同,决定了不同的湖泊有不同的保护目标、治理任务和技术路径,差异性比较大。有的湖泊生态价值高,生态功能重要,要重点治理、重点保护。但是,湖泊往往也是流域内地势相对比较低洼、流水汇集的地方,承担着调节河川、提供水源、防洪灌溉、生物栖息、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重任务。湖泊水生态、水环境质量改善的难度往往会比河流要大一些,有其特殊性。

借这个机会给媒体朋友通报一些湖泊水质的情况。去年全国开展监测的210个重点湖泊水库中,水质优良比例为73.8%,劣V类比例为4.8%。全国重点湖泊水华情况基本处于2016年以来偏低的水平,总体受控。

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有两方面的难题:一是城乡面源污染短板未有效突破。近年来,我国工业、城市点源治理成效显著,但面源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不少湖泊污染负荷依然较大,尤其是汛期,往往一场大雨就将全部污染物“零存整取”冲入河道。监测数据表明,汛期入湖的河流污染强度和污染物排放量要远远高于非汛期,反映出城乡面源污染治理还不到位、还有短板。二是部分湖泊生态系统失衡。长期的高强度开发导致河湖周边缓冲带面积大幅度减少,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其应有的生态功能,水生生物链结构和水生植被遭到破坏,草藻系统失衡,进一步扩大了蓝藻竞争的优势,引起生态系统的负反馈。

为在上述关键环节实现突破,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这几年也是下大力气,积极探索推进湖泊治理的有效路径方法。我们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定期开展全国重点湖库入湖河流汛期污染强度分析,已经选择在太湖、洱海等重点湖泊探索推进主要入湖河流汛期污染强度监测,厘清各行政辖区面源污染防治责任。这很重要,基础不清,来源不清,就分不清责任,这是一个创新的工作。二是督促各地结合落实碧水保卫战各项要求,进一步加大截污治污工作力度,全面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切实降低入湖污染负荷。截污治污很重要,这个不到位、不彻底,污染物可能就随着一场大雨“零存整取”进入到低洼地势的湖泊,这是需要持之以恒重点推进的工作。三是聚焦太湖、鄱阳湖等部分湖库水生态系统失衡、水生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突出问题,积极探索推进水生态监测评价考核试点。目前主要在长江流域开展试点工作,长江流域范围内的太湖、巢湖、鄱阳湖、洞庭湖、滇池等,都已纳入监测评价考核范围,引导各地进一步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水质比较好的湖泊要保持优良,遭到损害的湖泊要想方设法在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障上下功夫,出实招、出硬招,改善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升生物多样性水平。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理念,按照湖泊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重点抓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化流域污染防治。全面推进落实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指导督促各地加强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进一步削减入河湖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强汛期污染治理,力争在城乡面源污染防治上实现新突破、取得新进展。二是大力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强化湖泊生态空间管控。充分利用好国家现在每年200多亿的水污染防治资金,指导帮助地方提炼好水生态保护修复的重点工程项目,通过项目实施,逐步恢复健康的湖泊生态系统,提升湖泊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三是扎实做好水华防控工作。健全完善水华防控工作机制,尤其是一些发生过严重水华或者容易发生水华的地方,要加强监测分析研判,进一步提升水华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水华防控工作有力有序有效。

谢谢大家。

地方水污染治理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答问七)

上游新闻:此前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和入河排污口排查中发现,有的地方对排水直排污水直排问题控制不利,截污工作不到位,想问一下解决这些问题的瓶颈在哪里,生态环境部将采取哪些措施在控源截污上下工夫,谢谢。

1.jpg

黄小赠: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的确,入河排污口排查中发现各地不同程度的存在污水直排,雨污混排等问题,有的地方由于管网底数不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原因,污水管网错接、漏接、渗漏塌陷这些情况还比较普遍,导致大量污水没有经过有效处理,就通过口子,小小的排污口排出来了。

刚才你也提到了,这几轮中央环保督察曝光的典型案例中也发现,有的地方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甚至都不到10%。出现这种情况的地方应该是在污染治理上做表面文章。当然,还有一些地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污水处理能力不足,每天上万吨污水直排,导致当地的一些重要水体,甚至是“母亲河”变成了“纳污河”,群众对此意见还是比较大的。应该讲,水污染的问题表象在水里,根子在岸上,究其原因还是一些地方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污染治理“重面子、轻里子”,需要真金白银投入的,比如说污水管网的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升级改造,这些方面不作为、慢作为,甚至有的地方还有一些等靠要的思想,没有从根本上下决心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这是不能容忍的。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积极会同有关部门,着力抓好三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问题导向也是各项工作的方法论。指导督促地方以突出问题为导向,追根溯源,在这个基础上加强系统治理,强化控源截污,通过全面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深入开展排污口排查整治等措施,大幅降低入河污染负荷。

二是深入推进碧水保卫战。印发实施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抓好规划的实施、督促、落实工作。指导各地进一步强化长江流域磷污染综合治理,深化长江经济带和沿黄省区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全面实施入黄支流消劣整治,组织开展2023年城市和县城黑臭水体整治行动。抓紧出台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及系列配套的规章制度,指导各地全面完成入河入海排污口的排查整治,按照目标任务,刚才我也给大家做了通报,完成这个工作。

三是坚持传导压力。不断完善水生态环境问题发现和推动解决工作机制。定期开展全国水生态环境形势分析,精准识别突出水生态环境问题,进一步完善分析预警、调度通报、独立调查、跟踪督办相结合的机制,压实地方的主体责任。谢谢。

1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答问八)

封面新闻:我们注意到,今年春节假期期间,生态环境部没有像往年一样公布大气环境质量数据,请问原因是什么?今年春节假期期间空气质量与往年相比是否有所好转?

1.jpg

刘友宾:生态环境部高度重视环境空气质量信息公开工作,建立了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在生态环境部政府网站发布所有国控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位实时数据,包括PM2.5、PM10、臭氧、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等6项监测指标和空气质量指数(AQI)评价结果。同时还发布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小时和日空气质量指数(AQI)以及相应的空气质量级别、首要污染物等。

前天,我部通报了2023年1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对包括春节假日在内的整个1月份全国环境空气质量进行全面分析,公布了全国及重点区域优良天数比例、重污染天数比例、六项监测指标监测结果及同比变化情况,1月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前20、后20城市名单,以及当月重点区域发生重污染天的城市名单及天数等信息。

总体上看,今年1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74.3%,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5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8%。同时,臭氧平均浓度为90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9.8%。监测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1月21日至27日),受烟花爆竹集中燃放及不利扩散条件影响,全国16个省份共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累计出现76天次因烟花爆竹燃放导致的重污染天,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湖南、陕西、辽宁、吉林等省份。

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今年1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通报中,增加了全国及三大重点区域重污染天气比例情况,三大重点区域当月及累计月发生重污染天的城市名单及天数。目的是通过信息公开,充分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推动公众参与,强化舆论监督;同时,督促重污染天数较多的城市,进一步加大污染防治工作力度,推动实现到2025年,全国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控制在1%以内的目标,切实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有序推进长江总磷污染治理工作(答问九)

南方都市报:据我们了解,总磷成为长江流域最首要的污染物,请问生态环境部将如何推动长江的总磷污染治理?

1.jpg

黄小赠:谢谢记者朋友。刚才我也向大家通报了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有关情况,2016年长江大保护战略实施以来,各地攻坚克难,取得了显著成效。长江干流水质连续三年达到Ⅱ类标准,非常了不起。另一方面,长江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十三五”期间,各地围绕长江大保护,尤其是在总磷污染控制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我刚才谈到了一些情况,有些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生态环境部定期开展全国水生态环境形势分析,从这个结果来看,长江干流一些断面经常出现总磷局部高值,汛期污染强度大等问题,总磷污染控制是下一步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重点攻坚方向。2021年3月1日,长江保护法正式实施,明确要求“长江流域省级人民政府制定本行政区域总磷污染控制方案”,为总磷污染治理提供了法治保障。

为贯彻有关要求,生态环境部迅速行动,去年编制印发了《长江流域总磷污染控制方案编制指南》,指导各地以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精准识别流域范围内总磷污染问题及其背后的症结所在,因地制宜提出总磷污染控制目标和具体工程任务。要求与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相衔接,将总磷污染控制与“三磷”综合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等工作系统谋划,统筹推进。会同发改委等17个部门联合印发了《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方案》,这个行动方案也明确了磷污染综合治理的目标任务,要求进一步深化长江“三磷”排查整治,强化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监管,推动磷矿、磷化工企业稳定达标排放,加强磷石膏综合利用。对磷肥、磷矿生产比较集中的湖北、贵州这些省份,也提出了制定更加严格的总磷排放管控要求,提出了目标任务。重点加大对三峡库区及其上游、长江干流湖南、湖北段、沱江、乌江、太湖等磷污染治理的力度。

目前,江西、湖北、湖南、江苏等六个省份已经出台印发了流域范围内的总磷污染控制方案,总磷污染治理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工作。一是紧紧围绕总磷污染负荷的削减,指导督促长江流域各个省份因地制宜制定实施总磷污染控制方案,扎实推进总磷污染防治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二是加强部门协调,形成工作合力,落实好《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方案》相关工作任务,切实削减长江总磷污染负荷,持续改善长江水生态环境质量。谢谢。

生态环境部指导各地强化汛期污染强度监测和分析应用(答问十)

南方周末:一些城市在大雨后很容易出现溢流污染,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1.jpg

黄小赠:谢谢这位记者,你提到一些地方城乡面源污染问题比较突出,旱季藏污纳垢,雨季零存整取,制约了水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稳定改善。为推动解决这个问题,生态环境部想了很多办法,来制定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去年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关于开展汛期污染强度分析推动解决突出水环境问题的通知》,要求各地开展汛期污染强度分析,摸清汛期污染底数,精准识别平时水生态环境质量比较好,但汛期污染物浓度大幅度上升、环境质量恶化的情形,主要目的是分清相关行政辖区的城乡面源污染防治的责任。责任分清了就要督促落实,指导督促这些地方扎实开展城乡面源污染防治,着力削减面源污染负荷。同时,为加强对各地的技术指导,生态环境部也组织制定了地表水汛期污染强度监测技术指南,指导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建立汛期污染强度监测技术体系,考虑到现在的一些监测能力和手段,这个指南是个试行的,目前要求各地选取了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这三项指标作为汛期污染监测指标。充分利用水质自动监测站、自动采样器、手工加密监测等技术手段来全面准确掌握和了解各个辖区汛期污染强度的情况。我们利用国家自动监测数据,识别出汛期污染强度较大的前50名国控断面,这些国控断面我们都及时加大预警和信息公开力度,传导压力,督促相关地方溯源整治。前50名国控断面名单一公布,有关地方压力还是很大的,采取了各种措施开展整治。从效果来看还是很不错的,有的地方上一个季度在前50名名单里,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治,汛期污染问题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继续强化汛期污染强度监测和分析应用,引导各地进一步加大截污治污工作力度,深入开展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整治等各项工作,进一步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快补齐城乡面源污染防治短板,稳定改善全国水生态环境质量。

谢谢大家。

刘友宾:今天发布会到此结束。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生态环境部碧水保卫战水生态环境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