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城市 成都先试
制定低碳城市规划,必须从传统思维中跳出来。低碳,就是要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清洁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低碳城市(Low-carbonCity),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
生态立区低碳先试
刚刚获得“2009年度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成都市青白江区又有了新的目标——在成都市委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新形势下,该区被正式确定为成都唯一的低碳经济发展试验区,并出台《成都市青白江区低碳经济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
按照《方案》,青白江将在2012年建成具有示范作用的低碳经济示范区,全区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减少15%;到2020年,青白江全区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将减少60%。
谁都知道,青白江集中了成都市主要的钢铁、化工、建材规模以上企业120余家,在生态环境上可谓“先天不足”。但自2005年青白江将“生态立区”放到了全区发展战略的首位以来,一方面投入巨资打造生态环境,一方面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正由传统粗放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实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去年5月,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在深入考察青白江区生态建设成果后,提出了成都市应努力将青白江区建成有示范意义的“低碳发展区”。立即行动,迅速出台《成都市青白江区低碳经济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并初步确定了53个低碳经济发展项目,同时就工业、建筑、农业、交通、机关、服务业、碳汇等方面的低碳经济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
加强对企业低碳经济技术研发、实施的指导,引进和推广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淘汰落后产能;设立低碳经济科研成果奖励资金,加快低碳技术开发,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和低碳工程,并继续引导企业间废物循环利用,推动区内企业依托技术改造,建立互补互动、共生共利的有机产业链网……
据统计,2009年青白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7亿元,同比增长17.6%;固定资产投资120亿元,同比增长3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7亿元,同比增长17.5%。而同时,青白江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年日均值达到国家二级空气质量标准,空气质量优良率从2005年的70.7%增加到2009年的91.4%。
生态建设改善了产业结构,改善了人居环境,也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更为青白江试点“低碳经济”奠定了基础。
六大工作重点建设低碳成都
2010年1月21日,低碳中国论坛首届年会在北京举行。成都在会上荣获了2009年度“低碳中国贡献城市”“2009年度最具竞争力的低碳产业基地城市”荣誉称号——这是成都在建设低碳城市取得明显成效的最直接体现。
以发展低碳经济、强化低碳管理、倡导低碳生活为切入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坚持政府推动、规划引导、示范带动、公众参与、循序推进的原则,探索一条符合成都实际的低碳城市建设发展之路——在此前出台的《成都市建设低碳城市工作方案》中,明确提出了我市建设低碳城市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建设低碳城市,全市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高,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产业和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质量和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到“十二五”末,非化石能源消费占全市能源总消费比重达到30%以上,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8%以上,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1.15吨以下,确保在中西部地区处于领先水平。
该方案提出6方面的重点工作内容:
统筹规划,全面推进。申报国家发展低碳经济试点城市,编制《成都市建设低碳城市规划》,制定《成都市建设低碳城市实施意见》。
促进结构调整,发展低碳经济。大力发展低碳排放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商务和数字新媒体产业,着力提升金融业、物流业、生物医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积极培育健康产业和环保产业。建设新能源产业基地,以太阳能、核能、风能、LED等新能源产业设备制造为重点,建设国内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推进再生能源利用,着力推进生物质能、沼气、地热等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鼓励利用垃圾、余热余压发电。抓好秸秆发电项目,力争年处理秸秆40万吨。加强技术创新。
强化节能减排,减少碳消耗。强化工业企业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工艺和技术。加强对重点工业用能单位的指导和监督。推进能源审计一条龙服务。推进建筑节能,严格执行新建建筑节能50%的设计标准。强化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完善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推进城乡公交与市外公交无缝对接,推进多种交通方式无缝对接。采用特定区域限制非公共交通车辆等办法优化交通组织,推广电动汽车。强化公共机构节能,积极推进机关办公区能耗动态监测平台建设。加大节能照明产品推广力度。完善节能监管体系。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
树立低碳理念,建设低碳社会。加大低碳理念宣传力度,举办低碳经济会展,加强新闻宣传,建设低碳宣传教育基地,提高广大市民低碳意识。举办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成都)论坛。推进城市低碳化建设,用低碳理念指导城市规划建设。推进植树造林活动。倡导低碳生活。
开展试验示范,带动低碳发展。设立低碳示范区(市)县,着力抓好全市万元GDP能耗最高的青白江区低碳经济区建设,在建设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同时,示范带动高能耗区域的低碳发展,着力抓好全市万元GDP能耗较低的成都高新区、温江区低碳经济区建设,打造低碳发展较高水平的示范样板区。建设零碳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建设零碳排放产业示范园区。建设零碳旅游产业示范园区。以都江堰龙池-虹口旅游区、温江北部生态旅游区开发为抓手,采用电动车、免费自行车及其他标志性节能产品,减少碳排放,建设零碳排放的旅游产业示范园区。实施绿色照明工程。加快实施“十城万盏”试点工程和“十、百、千、万”LED照明应用示范工程,力争到2012年完成LED照明产品应用示范工作,推广应用LED灯40万盏。申报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开展“免费自行车”行动,在南部新区先行试点“免费自行车”行动,市民凭身份证或其他电子身份卡免费借用,方便市民换乘公共交通,鼓励市民低碳出行。
创新体制机制,促进低碳城市建设。完善我市能源消耗统计监测体系,加快实施我市单位GDP能耗、流域污染物排放考核奖惩办法。在我市三个圈层实施单位GDP能耗考核奖惩办法,奖励万元GDP能耗降低速度高于圈层平均值的区(市)县,从机制上鼓励区(市)县降低碳排放。落实公益林补偿办法。建立西南环境交易所,探索建立环境交易所,开展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污权交易,促进清洁发展机制项目(CDM)交易等,建立中西部环境交易金融中心。
建设低碳城市符合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科学内涵,推进低碳城市建设,是实现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目标的重要路径。目前,我市正按照《成都市建设低碳城市工作方案》,全面推进低碳成都建设。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