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提前监测公布PM2.5仍面临哪些掣肘?

更新时间:2011-11-28 09:07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 阅读:1266 网友评论0

上月中旬以来,PM2.5这个原来颇为生涩的专业术语红遍大江南北,至今未能“退烧”。
 
它代表直径小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被称作城市灰霾的元凶,但当前空气质量评价体系采用的是PM10的指标(粒径小于10微米)。随着城市复合型大气污染日趋严峻,PM2.5这条空气质量评价体系的漏网之鱼,已屡屡造成公布的空气质量与人们实际感受迥异。
 
不久前,北京等地持续多日的灰霾天气成为了导火索。环保部门与外国机构公布的空气质量结果大相径庭,被行内专家关注多年的PM2.5终被网络引爆,并通过舆论进入广大民众的视野。11月16日,环保部终推出酝酿多年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公开征求意见,其最大调整是将PM2.5、臭氧(8小时浓度)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并拟于2016年强制实施。
 
事实上,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国内经济发达地区,早在五六年前就已在局部监测PM2.5,却一直没有在官方渠道公开。广州环保局更向媒体公开表示,“发布PM2.5数据,只等上级一声令下”。征求意见出台后,环保部科技标准司明确表示,鼓励各地主动提前实施新标准,“一些区域实施标准的经济技术基础较好,且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比较突出的地区可以率先实施本标准”。
 
提前实施新标的民意甚嚣尘上,近十几年来一直受灰霾困扰的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地区,准备好了吗?提前监测公布PM2.5仍面临哪些掣肘?本报记者进行了多方采访调查。

 
珠三角已实现了常规长期监测,从未官方公布
 
据南方日报记者了解,珠三角地区目前至少有20个监测站在监测PM2.5,并且都稳定监测了五六年。
 
在广州员村一栋13层办公大楼顶就有一个PM2.5的监测点。楼顶小屋的角落里,一个计算机屏幕不断闪烁着数据,主机上连接着一根黑色柱体直接伸出屋顶外,柱体的顶端是一个形似喇叭的探头。
 
“机器除了必要的维护外,基本是全自动运作,探头取样监测到的PM2.5浓度,都实时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当年从美国进口的这台THERMO公司的仪器,花了20多万”,环保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华南环科所早在2006年就开始监测PM2.5,在广州除了这个点之外,在广州市新塘还有一个点。
 
今年6月13日起,环科所在其单位网站上公布即时监测到的PM2.5数值,这在国内尚属首家,其公布的数据也多次被媒体报道引用。
 
“我们公布的仅是楼顶这个点每小时的动态值,在网上保留的值实际是每天23时的数据,而国家新标准是针对年均值和日均值设定超标限值,所以我们这个数据并不能直接用来评估是否超标,更不能反映整天广州整体的PM2.5的情况”,环科所的相关负责人出言慎重。
 
不过,该负责人也表示,近年观测点的PM2.5基本稳定,略有下降,成分以汽车或工业的人为排放物为主。这与气象、环保部门此前透露的我省灰霾整体情况基本吻合。
 
事实上,除了环保部华南环科所的这两个点之外,还包括环保部门列入粤港珠三角区域空气监测网络的16个监测站中,有位于从化天湖、万顷沙、惠州的3个站点都对PM2.5做稳定监测。省气象部门也在珠三角地区布有15个大气监测站监测PM2.5。加起来,仅珠三角就有20个PM2.5监测点。
 
“这些是已经报上来的,还有一些地方环境监测部门,他们也许购买了设备在监测,但没有报上来,未纳入统计。”省环境监测中心的专家说。
 
既然一直有站点在监测,为什么没有公布结果?省环境监测专家表示,这是因为国家此前一直没有明确PM2.5的指标,监测到的量化数据难以评价,没有公开的意义。而根据环保部的征求意见稿,PM2.5和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将分别定为0.035毫克/立方米和0.075毫克/立方米,与WHO过渡期第1阶段目标值相同。该专家认为此标准符合中国的国情,但由于尚未实施,PM2.5也难以马上公开。
 
著名灰霾研究专家、省气象局首席专家吴兑则表示,与环保部门准备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指标不同。气象部门监测PM2.5主要用于统计“灰霾天数”。早在去年,关于霾的气象行业标准就已发布,除了按照世卫组织过渡期第一阶段的PM2.5目标值外,还要与能见度、湿度等指标结合,判定是否灰霾天,但只通过公报形式提供给环保部门以及各级政府。
 
其实,在广州亚运开幕前,PM2.5监测就立下汗马功劳。有知情人士透露,广州亚运期间零灰霾,很大程度就是分析前期监测到的PM2.5成分,有指向性地关停或整治一些工业、生活污染源,达到提早防范的目的。
 
而据南方周末调查发现,国内的哈尔滨、长春、贵阳、南昌、兰州、合肥、济南、太原和无锡均已开始监测PM2.5。2010年下半年,济南市还承担了国家公益性项目“城市环境空气中PM2.5监测技术与规范研究”。

基础条件存参差,全国推广或分三步走
 
“我们在网站上显示我们观测PM2.5的实时动态数据,只表示我们一直在不间断开展相关研究,让群众了解我们的工作,给市民信心。”华南环科所有关负责人如此解释网上公布PM2.5的初衷。但他认为,尽管一些先行地区监测手段上已较为成熟,不过要在广东乃至全国推行,仍需要做周密的准备。
 
随着公众对环境重视程度愈加提高,空气环境监测也经历了愈加精细化的过程,监测颗粒越来越细、微小,但每一次跨越都几乎经历了长时间试点到全面推广的周折。
 
最初监测的污染物叫降尘,是肉眼可以看到的大颗粒物。到上世纪80年代,技术上只能测到总悬浮颗粒物(TSP),没有仪器能检测出PM10,更没有听说PM2.5。
 
上世纪80年代末,被称为“飘尘”的固体颗粒物PM10才作为空气质量检测项目列入国家指标,但受仪器设备限制,PM10要全天监测,采样器古老,数据并不十分精确。直到1999年下半年,才在北京等大型城市开始监测并公布PM10数据。
 
而此次将PM2.5纳入的《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日报技术规定》,则源于2002年,国家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和预报技术规定》征求意见,直到2010年10月,才在《规定》中首次增加O3、PM2.5等评价指标对空气质量状况的影响等多个方案进行了测算。到今年11月份,形成第三次征求意见稿。
 
华南环科所有关负责人表示,该所研究PM2.5从2002就开始,从制定研究计划、引进人才、购买仪器到开展一系列的选点、安装、调试校准等准备工作,到2006年才实现了稳定的实时监测。
 
打个比方,“研究工作有如研制飞机,目前我们在一些试验点的‘试飞’成功了,不等于实现载人商务飞行了。要实现依标准进行全面监测监管则需要各方面更大的努力。事实上,我们现在科研单位的技术手段,连PM1,甚至微小到纳米级的微粒都可以监测出来了,此外除了监测微颗粒的浓度,该所还开展微颗粒的组分、来源、形成条件极其对健康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科学研究要具有前瞻性,但科学研究与社会实用不能完全同步。”
 
就在监测方法上,目前有几种可供选择,但各有利弊,具体使用何种方法监测,环保部未有定论。仪器监测优势是能实时自动监测,却无法分析PM2.5的具体成分来研究治污对策。滤膜称重法可以分析PM2.5的成分,却没有实时监测的功能。
 
而省环境监测中心的专家也表示,要在全省推广PM2.5监测,最主要就是要配备仪器和进行人员培训。“全省共有97个大气监测站,除了珠三角基础较好之外,其它地区要增加这两方面的投入”。
 
省气象局首席专家吴兑建议标准的实施应该循序渐进,分三步走,“像京津唐、珠三角、长三角等监测基础较好,经济发达受灰霾影响又比较严重的地区,应该在2012年开始实行。中部地区可以在2013年实施,到2016年,包括欠发达的西部地区都应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而据媒体报道,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在本月11日曾表示,PM2.5明年将有望在京沪穗三地推行。

“监测为了治理,地方政府应直面压力”
 
有专家认为,PM2.5标准能不能尽快实施,将考验地方政府承受压力的态度和治理空气污染的决心。
 
尽管各地的基础情况存在差异,不过,吴兑等专家也疾呼,目前有条件监测PM2.5的地区应该提前实施新标准,尽快公开监测结果,以推动空气污染治理。
 
“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现在的推进PM2.5标准的核心障碍不是监测技术和环境标准问题,而是地方官的政绩考核体系。”吴兑直言。
 
根据吴兑估计,由于空气质量的新评价标准趋紧不少,一旦实施,地方政府要做好空气优良率下降的心理准备。“按照目前的情况预测,实行新国标后,全省的空气质量优良率可能从95%以上降到60%左右”,而就全国来说,新标准实施后,八成城市空气质量不达标,“由此来看,PM2.5标准能不能尽快实施,这将考验地方政府承受压力的态度和治理空气污染的决心。”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也表示赞同。他对媒体表示,环保部门应该公布空气中PM2.5的指标。
 
华南环科所的专家则认为,由于PM2.5主要是人为与天然前体物在大气特定条件下生成的,从认识监测到控制它得有一个过程,全社会的参与无疑有利于加快这一过程。“监测是为了更好地治理,地方政府应直面压力。”
 
“实际上,PM2.5颗粒可以直接进入肺泡,对人的危害更大”,钟南山说。PM10包含PM2.5,通常PM2.5占PM10的60%-70%,在广州所处的珠三角地区,PM2.5比例较高,成为灰霾天气的元凶之一。
 
吴兑就曾分析广州1954-2005年根据城市观测站大气能见度资料得到的气溶胶光学消光系数与肺癌死亡率的关系,发现灰霾天气增加后7到8年,肺癌死亡率明显增加。
 
不过,在承受压力的同时,专家也认为政府已经采取了许多大气污染管制措施,对PM2.5是有协同改善效果的。“事实上,珠三角治理灰霾要比北方难,广东高温高湿的天气比较多,同样的PM2.5,能见度要比北方低很多,看起来更严重,近年广东尽管机动车仍在增多,但灰霾治理还是有所成效。”吴兑说。
 
吴兑向本报记者透露,近十年的灰霾情况是广东全省在“高位震荡”,但已基本控制,广州灰霾天数在2004年达最高峰,有200多天。之后灰霾天数开始持续减少,前年为120余天,亚运年为七八十天,今年估计仍保持较低水平。
 
而据省环保厅披露,“十二五”期间,广东将通过加大清洁油品替代,加速“黄标车”和燃煤小锅炉淘汰速度等手段,继续遏制包括PM2.5在内的各种大气污染。“事实上,尽管气象扩散条件不如北方,但近年珠三角治理灰霾的成效却已经反超,这次发端于北方城市的监测及公开PM2.5的呼声,进一步唤起了社会对大气环境的重视,有利于空气质量监测治理精细化在全国的推动。”吴兑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提前监测公布PM2.5仍面临哪些掣肘?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