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林:官员"喝河水"难解环保焦虑
3月22日,在第七届金龙泉感恩漳河日暨漳河环保宣传行活动启动仪式上,湖北省环保厅环境监察总队总队长李永福、荆门市副市长张尚贵现场舀取漳河水后直接饮下,用行动呼吁护水爱水。(3月24日《现代快报》)
当“GDP崇拜”逐渐剥离,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们看到各地官员在生态建设和河流治污上都是蛮拼的———浙江多位官员曾下河游泳检验水质,福建落实责任建立了“河长制”……而今,湖北多位干部干脆舀一勺河水直接饮用。
和几乎所有热点公共事件一样,官员“喝河水证水质”依旧没能摆脱舆论的“说三道四”。一种意见认为,官员以身作则,既然敢亲自喝水就证明水没问题,退一万步讲,这也是一种庙堂与坊间良好互动的样本;另一种看法则与之对立,喝一口水就能证明河水没被污染?“喝”不代表“可以喝”,“喝河水证水质”不过是一次公关和作秀而已。以上两种声音在舆论场“交错厮杀”,很难说谁更有理更能站得住脚,但透过这番争论景象,萦绕在公众心头的环保焦虑依旧清晰可见。
之所以焦虑,有着深刻的现实背景。从现状来看,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陈明忠去年曾表示,全国十大流域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但是局部地区、局部水域的水质环境污染情况比较严重。从江河来看,达标的(Ⅰ—Ⅲ类水标准)有67%,水库达标的是88.7%,湖泊是28.6%。这些数据一经公开,江河的“疮疤”有多触目惊心已无需赘言。具体到此次湖北官员“喝河水证水质”,背后的两个“魅影”也让人不敢乐观:一是,即使河水可以饮用,最多也只能说明漳河一地水质良好,至于周边江河的水质如何并不知晓;二是,官员“舀水直饮”更多只是道德层面的个体示范行为,制度层面的治污措施有多少、是否过硬,同样未知。
这也是此番舆论场上有质疑有争论的关键所在。谁都知道,江河污染与土壤污染、大气污染现状一样严峻,甚至更严重;谁都明白,治污突围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不能寄望于短暂的“运动式”或“领导批示式”治理,必须建立高效持久的常态化监管运作机制。特别是,当前公众对生态环境的关切几乎已达“峰值”,而新环保法也已开始实施,是否能真正把这部“有牙齿”的法律用好用足,是否能对每一起排污恶行下决心惩治,直接考验着政府部门治理污染的诚意,也验证着这几位带头“喝河水”领导的“成色”。从这个意义来说,既然官员已经喝了河水,公众不妨淡定些,盯住漳河以及当地其他江河的水质,看看江河会否再有污染,倘若再有,当地官员总不好交待了吧?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