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垃圾分类不应悲观 但更应清醒
在19日召开的广州市城市废弃物处理公咨委会议上,广州市长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来为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打气,他表示,在今年的“7˙10”垃圾分类动员会上,将重点推广垃圾分类的广州本土经验。
恰好在昨天,被形容为“塌方式腐败”的广日集团垃圾焚烧项目腐败窝案又在继续发酵。据广州纪委消息,广日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黄升伟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毫无疑问,正如陈建华市长所称的,清除腐败更有利垃圾处理事业发展。当初垃圾焚烧项目引发关注,舆论指摘其中的利益勾连疑云,并由此担心有人以垃圾处理为名而行利益输送之实。如今,广日集团垃圾焚烧项目“塌方式腐败”印证了当初舆论的担忧,在这个意义上,广日集团腐败窝案所影响的未必仅仅是广州垃圾处理的进度,或者警醒管理部门对成本核算更加严格,而是涉及到垃圾焚烧项目的合法性本身。
我们甚至可以毫不隐讳地指出,广日集团腐败窝案,已经成为广州垃圾处理的一笔负资产,如何妥善处理并有一个彻底的交代,关乎着市民对垃圾焚烧项目的认同和支持程度,也关乎着广州垃圾处理的未来。
由于存在着实在的利益驱动,垃圾焚烧一直高歌猛进;而垃圾分类在重新进入官民议题后,其现实效果并未被市民真切感知。即便承认,如官方所描述的,垃圾分类收集和运输均有长足的进步,“技术路线稳定,资金是不缺的”,舆论的悲观主义是要不得,但是又该如何解释,官方在日前的垃圾费改革中,却以“行政成本过高”为由叫停了“随袋征收”?
这其中的逻辑并不复杂。官方之前一直以台北实行垃圾费随袋征收后垃圾减量65%的例子来进行动员,广州垃圾分类、垃圾费随袋征收试点垃圾减量如何,目前没有看到具体的数据,如果试点是有效果,且并没有如同之前所忧虑的“市民素质不高、不配合”,那么,在“资金不缺”的情况下,来叫停“随袋征收”这一能够践行环保原则使垃圾有效减量的收费方式,就需要审慎评估固定收费后对市民减少产生垃圾及分类的积极性的消极影响。
广州从2000年起就作为全国首批垃圾分类试点的城市,可惜最终官方也承认“试点失败”;去年6月广州“垃圾分类万人行”也被舆论诟病为“垃圾焚烧万人行”。因垃圾焚烧项目的争议,垃圾分类议题得以重启至今已经是第6个年头,时间本身的长短当然并不构成现在来谈“经验”的前提要件,但是,如果真有“垃圾分类广州本土经验”的话,我们认为这里面至少应该包括:
第一,垃圾焚烧项目如何与贪腐窝案有效切割,不至于成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障碍?第二,从2000年开始的垃圾分类工作试点是否已经有过系统总结和检讨?第三,对这6年间重启垃圾分类试点和推广工作,最好有一份全面清晰的报告,特别是之前作为垃圾分类主管部门广州城管委的负责人所抱怨的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机制不顺、运营不畅”等难题,是否已经解决并在何种程度得到解决?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