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一堵墙 内外两重天
2014年对于福建省福清核电的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同寻常的,我们见证了一号机组从首次装料、首次临界、首次带核冲转、首次满功率运行以及正式投入商业运行的历程,一路走来,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深知其中的不易。
一号机组就好比刚出生的婴儿,经过每一位工作人员的细心照顾,终于茁壮成长并有力地担负起这个大家庭经济支柱的重任。作为福清核电一号机组的一名现场运行人员,我清楚地知道,“核安全”的思想从踏入核电行业的那天起,就扎根在每一位工作人员的思想最深处。
人们不信任源于不了解
近几年来,我国许多省份在冬夏两季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电荒,而在节能减排“苛刻”的目标下,碳排放接近零而经济效益极高的核电站无疑是一个好的选择。
核电站主要收益来自于卖电。得益于单位发电量下燃料成本的低廉,核电站发电成本远低于火电。据了解,核电燃料成本约为0.1元/度,而火电燃料成本为0.3元/度。不过这个奇怪的产业就像一堵墙,墙内的人兴奋不已,墙外的人谈之色变。就如我到核电站参加工作后每次遇到同学或亲戚问我在哪上班,我说在核电站上班,他们的第一反应便是:“那里的核辐射很可怕吧?”我笑着给他们解释半天,他们才说:“那还好,但你还是要小心。”
人们对核电站的不信任是因为不了解核科技。事实上,核电站的安全是有实实在在的保障的。
核电站的重重安全堡垒
为了防止放射性物质的泄漏,核电站设置了4道安全屏障。
第一道屏障是核燃料芯块;现代反应堆广泛采用耐高温、耐辐射和耐腐蚀的二氧化铀陶瓷核燃料。经过烧结、磨光的这些陶瓷型的核燃料芯块能保留住98%以上的放射性裂变物质不使逸出,只有穿透能力较强的中子和γ射线才能辐射出来。这就大大减少了放射性物质的泄漏。
第二道屏障是锆合金包壳管;二氧化铀陶瓷芯块被装入包壳管,叠成柱体,组成了燃料棒。由锆合金或不锈钢制成的包壳管必须绝对密封,在长期运行的条件下不使放射性裂变产物逸出,一旦有破损,要能及时发现,采取措施。
第三道屏障是压力容器和封闭的一回路系统;这屏障足可挡住放射性物质外泄。即使堆芯中有1%的核燃料元件发生破坏,放射性物质也不会从它里面泄漏出来。
第四道屏障是安全壳厂房;它是阻止放射性物质向环境逸散的最后一道屏障,它一般采用双层壳体结构,对放射性物质有很强的防护作用,万一反应堆发生严重事故,放射性物质从堆内漏出,由于有安全壳厂房的屏障,对厂房外的环境和人员的影响也微乎其微。
核电站的“纵深防御”理念
核电站为我们生产大量电力的同时也会产生大量放射性物质,为了保障核电站工作人员和电站周围居民的健康,核电站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原则。
“纵深防御”这一理念就是核电站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目前,核电站的设计、建造和运行都是遵守纵深防御的原则,从设备和措施上提供多层次保护,确保反应堆的功率得到有效的控制,燃料组件能得到充分冷却,放射性物质能有效地包容起来不发生泄漏。“纵深防御”包括以下5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确保核电站的设备精良。建立周密的程序,严格的制度和必要的监督,加强对核电站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养,使得人人关心安全,人人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故障。
第二道防线:加强运行管理和监督,及时正确处理不正常情况,排除故障;
第三道防线:必要时启动由设计提供的安全系统和保护系统,防止设备故障和人因失误酿成事故;
第四道防线:启用核电站安全系统,加强事故中的电站管理,防止事故扩大,保护安全壳厂房;
第五道防线:万一发生极不可能发生的事故,并且有放射性物质外泄,启用厂内外应急响应计划,努力减少事故对居民的影响。
此外,福清核电从上到下坚持“人人都是一道安全屏障,人人都是最后一道安全屏障!”的理念,坚持严谨执行规程,严禁带疑问操作,严格执行监护制度,严格执行自检、良好有效的沟通、时刻保持质疑的态度,使得安全文化深入人心。
每一位员工都严格执行六大防人因失误工具:自我检查、监护、三相交流、工前会、遵守程序、不确定性暂停等,能够有效地避免因人因失误造成的机组不可控瞬态工况。
可以看到,核电站层层叠加的安全保护措施、周密到位的人员培训、完善而严格的管理体制是保障核电站安全的重重堡垒。
事实上,核电站产生的辐照剂量比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宇宙射线、地壳辐射等射线贡献的剂量还要少,而人们之所以害怕核电站,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不了解。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