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情况发布
近期随着雾霾的不断来袭,一种“三北防护林将风挡住导致雾霾无法消散”的说法流传甚广。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今日就此表示,这种说法只是一家之言。
12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张建龙介绍了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工作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在回答三北防护林是否像传言中那样对雾霾形成影响时,张建龙表示,植树造林对风速肯定有影响,通过植树造林增加植被,北京近五年沙尘天气减少了六成。“但这里降低的风速仅仅是近地风速。”他举例表示,“福建省森林覆盖率66%,全国第一,但并没有因为植树造林多了而加重雾霾。”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说,森林的防风作用根本达不到影响大气环流的程度,传言缺乏科学根据。相反,森林植被的增加有利于减少土壤侵蚀和地表释尘,降低空气中粉尘颗粒物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雾霾的形成条件。“有的还可以杀灭大气中的病菌,吸收有毒有害物质或者释放对人体有益的负离子,减轻雾霾对人类的伤害。”
根据最新监测数据,2009年到2014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的植被盖度由35.83%增加到43.56%。相应的,浑善达克沙地的土壤风蚀量减少1.08亿吨,地表释尘量减少了328万吨。
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截至2014年,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1.1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20%;沙化土地面积172.1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93%;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面积30.0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12%。实际有效治理的沙化土地面积20.37万平方公里,占沙化土地面积11.8%。第五次监测结果与第四次监测相比有明显好转。
各省荒漠化土地面积
荒漠化程度比例
各省沙化土地面积
不同程度沙化土地比例
2010年~2014的5年间,我国平均每年出现沙尘天气9.4次,较前一监测期(2005年~2009年)减少20.34%。
◆本报记者邢飞龙
国家林业局12月29日发布的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显示,我国荒漠化与沙化土地第五次监测结果比第四次监测结果呈现出整体遏制、持续缩减、功能增强的良好态势。与此同时,我国沙尘天气显著减少,2009年~2014年5年间,平均每年出现沙尘天气9.4次,较上一个监测期减少了20.34%,北京地区平均每年出现两次,较上次监测期减少63%。这些都显示出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的治理取得显著成效。但我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问题依然严重,如何改善沙区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探讨。
1怎样理解“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究竟以自然恢复为主,还是以人工造林为主?这对于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条件极为恶劣的荒漠化地区来说,并不容易选择。
“这个不能绝对来讲。”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表示,自然恢复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更加合适的方式。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分布区的气候情况很复杂,如果完全靠自然力恢复,我国的沙漠是治不了的。
在张建龙看来,我国大部分荒漠化地区的环境十分恶劣,水资源也十分短缺,“有些沙漠就没有自然恢复的条件”。此外,我国人口众多,沙区人口密度也不小,“我们的沙漠遍地是牛羊”,这就给自然恢复造成了更大的困难。
“应该坚持自然恢复与人工措施相结合,或者说人工措施辅助来自然恢复沙区植被。虽然现在存在一些因为栽种乔木造成地下水位下降的问题,但以此否定人工措施防沙治沙,这是不应该的,也是不客观的。”张建龙说,“自然恢复为主的理念一定要坚持,能够自然恢复的就不要进行人工干预,自然恢复不了的一定要人工干预,这样才能够更好更快地恢复沙化土地,恢复生产力。”
2如何落实“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战略?
据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刚刚完成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源环境评估结果显示,“一带一路”沿线是人类活动比较集中和强烈的地区。这一地区国土面积不到世界的40%,人口却占世界的70%以上。这一地区年境内水资源量只有世界的35.7%,但年水资源开采量占世界的66.5%。“一带一路”沿线不少国家处于干旱、半干旱环境,森林覆盖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此前,联合国助理秘书长兼环境署副执行主任易普拉辛·塞奥与国家发改委有关官员就“一带一路”建设问题进行了沟通,也特别关注“一带一路”沿线的生态环境问题。
国家林业局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要“重点推进‘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地区防沙治沙,增加沿线林草植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屏障。”将抓好现有重点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着力建立一批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国家沙漠公园。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实施一批治沙工程,集中治理并改善重点区域生态状况。
“‘一带一路’的发展,生态保护、生态空间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生态恶化了,人的生存空间都没有了,发展从何谈起?”张建龙说,在“一带一路”里面,重点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
据介绍,“一带一路”战略在国际上共涉及65个国家,而国内经过的7个省则是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区,西北5省及内蒙、西藏占我国沙化土地面积的95%以上。必须加大工程治理,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把国内该治理的要治理好。
而在参与国际生态环境治理时,首当其冲的也是“一带一路”。据张建龙介绍,2016年我国将建立一个包含中东、欧洲、东南亚等地区的交流平台,随后将建立相关机制,针对土地荒漠化、土地退化、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开展合作。此外,还将通过防沙治沙技术输出、建设示范项目、筹建基金等手段来与周边沿线国家进行交流。我们正在搭建平台、理顺机制、明确方向、建立抓手,为“一带一路”的生态环境建设服好务。
3沙区能不能造林?怎么造林?
作为一个1/3国土面积都是荒漠化和沙化地区的国家,我国对抗荒漠的历史由来已久,通过恢复植被、防风固沙等手段,也成功减缓了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的进程。然而在荒漠化地区植树造林是否合理这个问题上,却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沙区到底能不能造林?怎么造林?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认为,沙区造林有一定的特殊性。“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不能一概而论,也就是不能简单化地看待和回答。”在他看来,国家林业局提倡的沙区造林或者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造林从来都是有条件的,即在沙区或者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宜林地,也就是可以长树的地方造林。
第一,从历史角度看,沙区许多地方历史上都有森林覆盖。黄土高原、内蒙古东部、河西走廊、新疆一些内陆河流域,以及北疆的准噶尔盆地都有茂密的森林分布。塔里木河下游、黑河下游至今还保留有非常好的大面积的胡杨林、梭梭林。“以史为鉴,说明沙区很多地方其实是可以造林的。”张永利说。
第二,沙区很多地方不仅可以造林,而且可以获得不错的成效。“三北防护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都是成功的范例。“赤峰、通辽、多伦、榆林、大同、和田也是很好的例证。”据张永利介绍,赤峰市幅员面积9万余平方公里。建国初期赤峰森林覆盖率不足5%,风沙肆虐、生态脆弱。经过半个多世纪坚持不懈地防沙治沙、植树造林,赤峰市现在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35%,生态面貌大为改观。“不仅如此,陕西延安的退耕还林、河北坝上的人工造林,都在很大程度上很明显地改变了这些地方的小气候和降雨量。”
第三,沙区造林必须因地制宜、科学推进、量水而行。
他认为,在人工造林绿化工作中必须把握十条原则:一要坚持保护优先。首先采取最严格的措施,把现有的、弥足珍贵的林草植被保护下来。二要合理选择造林地块,在宜林地上造林。三要按照规划造林,现在沙区和干旱、半干旱地区至少还有3亿多亩的宜林地,要充分考虑水分平衡,把水资源承载能力放在重要位置来考量,实事求是地以水定需、以水定林。四要大力发展节水林业、雨养林业,同时提高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把水资源节约利用的技术、产品、措施引入到造林绿化工作中。五要坚持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乔、灌、草相结合,有些地方则不妨宜荒则荒。六要贯彻适地适树的原则,在旱区、沙区要栽抗旱耐旱树种和经过千百年自然选择的乡土树种。七要适当降低造林密度。八要高度重视灌木林的发展。九要人工造林和自然修复相结合,充分利用自然力。十要重视科学技术的支持。
“绝不能勉为其难地超越条件胡来蛮干。”张永利说。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