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水污染应急工作进入尾声
导致江西省新余市近半城市居民用水受到影响的仙女湖水污染事件,有了新进展。目前已经查明,此次污染是由一企业非法排污所致,企业法人代表已被控制,污染源也已切断,应急备用水源取水点正加紧施工。
“目前,应急工作已经进入尾声,即将开始调查,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调查结果会在一个月内向社会公布。”坐镇新余协调指挥环保系统处理污染事件的江西省环保厅副厅长罗小璋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袁河上游发现排污口,污染源已切断
4月5日,江西省新余市水务集团在水质检测中发现江口水库(即仙女湖)水源地出现重金属镉浓度超标,单项指标水达到劣五类水标准。当日下午,该市第三水厂关闭停产,将近半个城市居民用水受到影响。据了解,镉是一种重金属,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排序第四十八位。在自然界中,镉作为化合物存在于矿物质中,镉进入人体后通过血液到达全身,并有选择性地蓄积于肾、肝中,最终可引发多种疾病。
“事件发生后,我们首先排查了仙女湖周边,没有发现企业非法排污。后来我们又将排查范围扩大到了袁河上游,结果就发现了一个排污口。”新余市环保局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说。
袁河发源于武功山,流经宜春、分宜、新余,最后在宜春的樟树市注入赣江。
新余市政府新闻办公室4月7日发布的一份情况通报显示,经地毯式排查,造成水质污染的源头已经锁定并切断,企业法人代表已被控制。在袁河上游高家断面4月6日监测的镉含量为0.192毫克/升,4月6日企业停产后,4月7日监测的镉含量为0.0017毫克/升。
现场24小时监测水质,目前第三水厂水质已达标
针对仙女湖水质砷、镉、铊三项指标进行布点排查可能存在的未发现污染源,当地在仙女湖库区新布设了18个点位进行加密监测。
新余水务集团安排技术人员持续开展搅拌实验,但受水流速、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水质变化波动大,目前投加药剂方案逐渐在完善,实验室人员24小时监测,实时掌握水质变化。
从10日上午9时第三水厂的检测数据看,水质已经达标,接下来每隔一个小时的检测中,10时、11时、12时连续检测,都是达标的。记者11日下午从新余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获悉,经过采取科学有效的应急处置工艺和治理措施,新余市疾控中心等检测机构连续检测,第三水厂出厂水污染物相关指标均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据在现场的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专家张晓健介绍,水质稳定达标后才具备恢复供水条件,并不是一次检测达标就行,要连续至少3次达标才可以,除了出厂水要合格,管网水也要合格。我国对发生污染事故造成停水后恢复供水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办法,必须全面、稳定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水体经过处置达标后,到能够恢复供水之前还需要一段时间,要经过卫生部门的全面检测,持续稳定检测合格后,还要经过研判,然后才能恢复供水。
积极寻找新水源,预计近日投入使用
污染事故发生后,第三水厂紧急停产,新余市第四水厂满负荷供水,由原来的日供水8万吨提高至15万吨,不过依然有市民无法正常用水,有数万吨的用水缺口。新余组织数百名党员干部到停水的小区送水,目前共有25辆消防车、100余名指战员在外送水,新余市志愿服务中心组织了21支志愿服务队到社区送水。
“原来两个水厂,现在一个水厂,有些偏远地区由于水压不够,住在高层的市民肯定无法正常用水。”新余市第四水厂负责人表示,“现在市里已经给第三水厂找到了新的水源,相关部门正在加紧施工。”
这名负责人所说的新水源是新余市界水江,取水口设在龙伏村附近。4月10日,记者在应急备用水源取水点施工现场看到,吊机正在铺设取水管,施工方正加班加点,加紧建设取水泵站。
新余市水务集团总工程师董晓军告诉记者,泵站建成以后每天可以取水3万吨,加之第四水厂满负荷生产,能够满足全市居民的正常生活用水。
谈及此次事件的教训,张晓健表示,首先要保护好水源地,防止污染。其次,要加强城市供水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应对突发污染事件的能力,自来水厂要有应对水源突发污染的能力。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