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镇村四招巧治水
“看,有水草,还有鱼!”
一度发黑发臭的风水池,经过治理后又恢复昔日生机,成为光镇村村民散步休闲的好去处。
风水池的“重生”得益于去年底该村实施的“美丽乡村·清水治污”行动。铺设污水管道,将各家各户直排的污水收集至简易人工湿地处理;处理后的污水流入风水池,再通过种在池里的水草进一步深化处理后变得清澈。据介绍,短短个月内,全村建成污水收集管2.3公里,微型分散式复合型人工湿地15处。目前,全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7.9%,基本实现了雨污分离、村洁水清,服务人口3200多人。
“光镇村的做法,可借鉴、可复制、可持续。”陈奕威充分肯定了光镇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经验,认为其符合农村实际,有效解决了资金筹集难、日常运营难等问题。
“三个一点”解决建设资金问题。据介绍,全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费用共计270万元,其中建设污水收集管120万元,建设15处人工湿地150万元。筹资的办法是“三个一点”:省市县补助一点、乡贤贡献一点、单位企业帮扶一点。按照《惠州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市级财政资金补助方案》,市县补贴了60%,省级专项资金支持10%,春节期间发动乡贤募集15万元,对口帮扶单位支持了10万元。
“因地制宜”解决落地难的问题。根据地形走势、村民居住分布的实际情况,离圩镇较近的8个村民小组采用建设市政管网的方式,将村民的生活污水接入平陵镇污水处理厂处理;离圩镇较远、居住较为分散的12个村民小组共建设了15个人工湿地,进行分散、就地处理,避免大量建设管网、大面积征地,既解决了选点、征地、铺管难等问题,也节省了大量投资。
“统一打包”解决整体推进的问题。通过招标的方式选择专业公司,统一技术、统一建设,一体化推进,确保技术标准高、建设进度快、任务完成好。选择的微型分散式复合型人工湿地技术选址灵活,房前屋后都可以;造价低廉,平均每个约10万元;运转基本无费用,管理十分简单。
“集中运营”解决正常使用的问题。复合型人工湿地也要日常的维护管理,才能真正发挥作用。目前,全村15个人工湿地仍在质保期内,由建设单位集中进行运营维护管理;质保期满后,将通过招标程序,委托专业公司集中运营维护管理,确保人工湿地系统正常运行,发挥环境效益。依据《惠州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营市级财政资金补助方案》,集中运营经费由市县镇负责。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