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雾霾,某些地方为何反复出现
平心而论
地方大气污染治理的松弛,归根结底,是对官员环保考核和监督的松弛。
最近几天,全国多地雾霾来袭,大气监测数据频频爆表,石家庄PM2.5一度破千,关于雾霾的话题刷爆了朋友圈。
2011年PM2.5首次进入公众视野后,大气污染治理已持续5年,但大范围的雾霾天依然难以避免。这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能源结构的缺陷。在中国,能源消耗的75%是燃煤,天然气只有5%,我们的燃煤消费是全球消费的50%。而在美国,天然气占能源消费约30%-60%。改变这种失衡的能源结构,是真正走出雾霾的希望所在。
当然,就眼下极为恶劣的雾霾形势而言,也不能把原因全都归于能源结构。目前的阶段下,如果把大气污染治理做得更扎实,即便是雾霾来袭,也未必如此频繁和恐怖。在一些大气污染的重灾区,因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不力,导致人为加剧污染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对此,从中央督察组之前透露的信息中,不难看出端倪。
今年夏天,中央派出8个督察组奔赴多省份,揭开一系列问题。在内蒙古,督察组发现,2013年以来,内蒙古呼伦贝尔北方药业有限公司异味扰民问题长期存在,民众举报百次均无果。在河南,督察组与当地不少干部谈话时,听到很多人持这样的观点,“短期内牺牲环境换取增长不可避免”。2015年,在河南省环境保护责任目标考核中,郑州市的考核结果为未完成,但在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中,郑州市的考核结果为优秀。
今年10月,环保部督察组督察河北重污染应急响应时发现,唐山开滦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林电分公司烟尘、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均存在时均值超标排放;迁安市宏奥工贸有限公司氮氧化物数据连续超标;河北鑫森建材有限公司涉县兴发焦化厂焦炉烟囱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超标排放。另外,河北建德水泥有限公司在黄色预警发布后,未按预案要求采取减少投料量的措施;河北迎新集团玻璃厂未落实污染物减排15%的要求。环保部还指出,河北省唐山、邢台等市部分施工工地未设围挡、土地裸露未覆盖,渣土车未苫盖、遗撒问题突出,道路扬尘较重。
被中央督察组点名的河北、内蒙古、河南、黑龙江等地,一直都在雾霾排行榜的前列。我们不知道,在中央督察组督察之后,当地是如何“整改”的。但从这些地区雾霾肆虐的现实来看,所谓的“整改”,效果恐难令人乐观。
这些地方大气污染治理的松弛,归根结底,是对官员环保考核和监督的松弛。以“约谈”污染地区官员为例,这个方法在最初确实有很大的震慑力,但随着“约谈”现象的普遍,“约谈”的效力开始呈递减之势,一些官员在约谈后对问题依然不重视、不理会,整改乏力。而对于官员的政绩考核,依然没走出“唯GDP”怪圈。
在某些地方,重度雾霾反复出现令人忧心,把大气污染治理成效真正变成官员的硬约束,这是走出雾霾的第一步,也是环保治理“最严”的应有之义。
□于平(媒体人)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