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执法过度了吗?
随着各地环境执法和环境检查的力度不断加大,网络上少部分人认为,当前环境执法、督查用力过猛,影响了地方经济发展。虽然发出这种质疑的网民在少数,但也误导了一部分人,混淆了视听。试问,现在环境执法力度真的过度了吗?
我们不妨看一看近期的一些环境检查数据:9月5日,河北省启动大气环境执法专项行动,截至9月11日,30个省级执法检查组共发现环境问题559个,涉及污染防治设施缺失问题数量最多,为177个。在北京市开展的首批市级环保督察中,共受理有效群众举报1729件,目前正在进行的第二批市级督察已经受理群众举报2600多件。中央环保督察组在山东督察期间,一个月共受理群众环境信访举报8115件。
在中央环保督察、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各地纷纷开展各种督察和环境专项执法行动的情况下,依然发现如此大量的突出环境问题。这一事实说明,现在环境执法检查力度不仅没有过度,相反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开展强化督查、巡查、环保督察及专项环境执法检查等,不仅需要,而且非常必要。
环境保护部开展强化督查以来,督查组共检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4万余家企业(单位),其中发现两万多家企业存在环境问题,占到了检查总数的一半。而根据通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强化督查的第1周,督查组随机抽查地方上报已完成整改的“散乱污”企业8195家,然而却发现有737家“散乱污”企业存在虚报完成现象。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有些企业依然在等、在熬、在观望。被发现存在环境问题的企业暂时关闭或者做出整改姿态,以为熬过这阵风后,依然可以我行我素。对于这类企业,需要通过加强环境执法和环境检查让其明白,环保不是一阵风,环境问题如果治理不好,可能就会面临生存问题。
不仅是企业,一些地方政府也心存侥幸,发现环境问题后,不是真正想办法去解决,而是想通过谎报、虚报等手段帮助企业蒙混过关。这也是为何各地环境违法企业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加强环境执法和环境检查,可以传导压力,进一步压实地方党委政府的环保责任,让其认识到,如果不作为或者乱作为,必然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如今,在环保政策的压力下,很多地方政府环境执法都在加强,但仍然有一部分企业和地方政府不能自觉、主动履行环境责任,这就需要环境执法检查力度再大一些,追责问责力度再猛烈一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地方党委政府落实环保责任,推动企业真正解决自身环境问题。认为当前环境执法用力过度,纯属无稽之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