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自认为安全还是迫于无奈?严惩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

更新时间:2023-11-03 09:39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 康学辉 阅读:1032 网友评论0

谷腾环保网讯近日,某报记者卧底揭穿环境监测机构弄虚作假诸多内幕引发强烈反响。为何伪造篡改自动监测数据、出具虚假报告、干扰自动监测设施等弄虚作假行为屡禁不止?笔者认为,可以从这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一是自认为很安全,不会被发现。自动监测工作专业性很强,非专业人士很难搞懂。监测数据弄虚作假方法多、路径广、形式五花八门,无论是从采样、预处理、仪器分析、数据传输,还是绕过自动监测设备逃避监等环节都可以做手脚,随着技术的发展新的违法行为手段不断升级、方式更加隐蔽,非专业人士很难发现破绽。比如,自动监测设备内嵌软件随机生成达标数据上传监控平台、投加特殊药剂干扰自动监测结果等造假手段很难发现,且执法检查具有滞后性,导致对造假行为发现难、发现慢,违法证据不好固定等问题,致使部分企业自认为很安全,不会被发现,助长了他们造假的侥幸心理和嚣张气焰。

二是无视职业准则,违反法律规定。一方面,第三方环境监测服务机构无视诚信履行合同约定,独立客观、科学公正提供的监测结果的职业规范要求,不顾职业道德和行业准则违反公序良俗弄虚作假。另一方面,排污企业顶风违纪,不顾国家三令五申,对自动监测数据作假行为“零容忍”的态度决心和打击力度,更不能从相关部门曝光的典型案例中汲取教训,引起警示震慑。他们没有真正认识到,环境监测数据造假是一种性质恶劣的反监管行为,轻则违反法律接受行政处罚,重则要承担刑事责任的严重后果。

三是迫于无奈选择,劣币驱逐良币。某报记者的调查曝光了一些环境监测机构通过伪造和篡改监测数据,为排污企业出具虚假的合格监测报告,企业付款都是先付百分之十,在监测结果合格后才支付尾款,这种行为已经形成了监测行业的潜规则。形成此社会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在现实社会和生活中缺少对合法企业(良币)的激励机制,也没有形成对违法企业(劣币)的有效惩罚机制,而是形成了巨大的不正当获利空间,本质就是低成本驱逐高成本,最终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

那么,该如何杜绝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为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首先,建立健全严密的法治环境和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体系。要通过制度设计,提高违法成本,对遵法守纪企业纳入白名单,加强对环境守法企业的扶持,在政策上开辟绿色通道。要将数据造假企业纳入黑名单。一旦出现环境监测数据造假等行为,让违法企业、违法人员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其次,严厉查处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治顽疾要下猛药,严厉打击弄虚作假行为,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让弄虚作假者不仅付出经济代价,还要付出政治代价,追究其刑事责任,使其深切感受到决不能心存侥幸。

此外,媒体和公众的参与也很重要。媒体应发挥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既要宣传报道行业内的标杆企业,激励其诚信守法经营持续得到改善,也要曝光违法企业的违法行为及典型案例,营造不敢作假、不能作假的舆论氛围。公众参与监督是重要的力量源泉,企业和第三方监测机构应将相关信息主动公开接受公众监督,公布的自动监测数据信息越明确、越清晰,越有利于倒逼其树立知法守法、诚信经营意识,越有利于促进其遵守、维护生态环境保护的主体责任。

作者单位:山西省生态环境厅汾渭平原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监察办公室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自认为安全还是迫于无奈?严惩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