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60年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需270万亿元,获国际支持“杯水车薪”
更新时间:2025-01-22 09:52
来源:中国环境
作者: 刘良伟
阅读:160
【谷腾环保网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多少资金?近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一次双年透明度报告》(以下简称第一次双年透明度报告)明确:从2024年到2060年,共需资金约270万亿元。
这份重磅报告由生态环境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共同编制,经由国务院授权后提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秘书处)。
根据《公约》及其《巴黎协定》规定,发达国家有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义务。
然而现实情况是,过去这些年,中国获得国际社会的资金支持可谓“杯水车薪”。第一次双年透明度报告显示,2020年—2022年间,中国收到的国际资金支持仅能满足应对气候变化需求的0.2%,二者还存在很大差距。
围绕一系列关键问题,中国环境报记者采访了深度参与履约报告编制工作的国家气候战略中心(以下简称气候中心)副主任陈志华、气候中心国际政策研究部主任高翔。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成效卓著,但仍有巨大资金和技术需求
中国环境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资金投入情况如何?
气候中心:中国坚持低碳绿色和气候韧性发展创新与实践,在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储能和电网建设、森林碳汇、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防灾减灾、气候脆弱地区韧性强化等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解决气候变化问题需要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其中资金和技术是关键支撑。与欧盟整体1979年碳达峰、计划2050年碳中和,历经71年的缓慢进程有所不同,中国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所需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具有规模大、创新程度高、引领示范性强的特征。应对气候变化不仅需要有力度的目标为指引,更需要有力度的资金和技术投入,才能实现有力度的进展。
据多家机构研究测算,中国开展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行动,从2024年到2030年的总资金需求规模约为25.2万亿元,年均约3.6万亿元,约为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3%;从2031到2060年的总资金需求规模约为243万亿元,年均约8.1万亿元。
与此同时,尽管中国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部分领域已经全球领先,但是面向“双碳”目标愿景,仍需加强技术创新部署与支持投入。
在大规模能源转型系统性解决方案、低碳排放工业生产、低碳交通应用场景、面向碳中和的排放抵消等方面,先进核能、新型储能、氢能、先进智能电网、低碳钢铁冶炼、新能源船舶与航空器、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负排放技术等也是中国亟需发展和获得技术转让支持的优先方向。而面对气候变化导致的日益高频率、高强度、高持续、高损害风险,中国尤其是沿海、山地、特大城市等气候敏感区域,以及农业、水资源、公共健康等领域,对自然灾害及复合链生灾害监测预警、适应决策与风险防控、农业节水灌溉、海洋及海岸带综合适应、气候韧性城市建设等适应气候变化技术发展的需求更为迫切。
中国获得国际社会资金支持可谓“杯水车薪”,年人均仅0.62美元
中国环境报:中国是否能够从国际社会获得资金和技术支持?
气候中心: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公约》及其《巴黎协定》下,应获得发达国家提供的资金支持和技术转让,以开展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在不断加大自身投入的同时,始终积极与发达国家和多边机构对接,争取更多国际资金和技术资源,支持国内应对气候变化行动。
2020年—2022年间,中国通过《公约》下多边资金机制、多边发展机构和双边合作机制等多种渠道获得国际资金支持共计26.2亿美元,开展了农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绿色和气候智慧型农业、磷化工产业链节能与绿色低碳提升、工业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绿色公路建设、绿色智慧公共交通、低碳高效物流、沙地综合治理、生态保护、碳市场能力建设、绿色投融资等项目,帮助内蒙古、黑龙江、山东、湖北、广西、云南、宁夏等多个省区推进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行动。
然而这些支持与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需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从总量看,中国收到的资金支持仅能满足应对气候变化需求的0.2%;从人均看,年人均收到支持仅0.62美元;从与中国自身投入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对比看,仅相当于国家财政投入的0.6%;从资金性质看,这些资金支持中仅2%为赠款,其余98%为优惠贷款。与此同时,在这些获得国际支持的项目中,缺乏针对中国关键技术需求的实质性技术转让。
总体而言,发达国家由于经济不振、绿色低碳产业和技术发展较为缓慢、先进核能等技术封锁、地缘政治甚至气候政策倒退等多方面因素,近年来向中国提供应对气候变化资金支持的意愿较低,中国自身财政投入、绿色金融、气候投融资和技术研发应用在推动落实“双碳”目标和满足适应气候变化需求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呼吁发达国家坚持多边主义、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环境报:近年来,中国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情况如何?
气候中心:尽管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还存在巨大的资金和技术需求,但是中国从未忘记力所能及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2024年11月,习近平主席特别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在《公约》第29届缔约方大会上发言时指出,2016年以来,中国提供并动员项目资金超过1770亿元人民币,有力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各方普遍对中国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举措表示赞赏。
与此同时,一些发达国家不仅缺乏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意愿,还以应对气候变化的名义实施“碳边境调节机制”、大幅增加关税、发起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导致全球低碳绿色技术和产业发展遭到破坏,迟滞了应对气候变化技术的全球扩散,增加了发展中国家应用绿色低碳技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成本和困难。
中国呼吁发达国家坚持多边主义,维护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落实在《公约》及其《巴黎协定》下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定义务;呼吁各方积极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让全球都能在清洁能源转型、绿色产业革命、强化系统韧性、低碳消费新潮流中实现繁荣、可持续发展。
表1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资金支持需求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